邓钟岳扶持忠良之后

来源 :读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inshui6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邓钟岳是清代山东聊城人,康熙六十年 (1721) 辛丑科狀元。他就曾以考察秀才的方式扶持了一個贫困的忠良之后,令人钦佩不已。
  據清陈康祺 《郎潜纪闻》 载:雍正四年 (1726),邓钟岳出任江苏学政,一次在南京院试考秀才的过程中,发现有位姓史的童生 (未考上秀才的,无论年龄多大,都称童生),40多岁了,在履历表上“祖父”栏填着“史可法”三字,感到有些奇怪。因为,传说中一般认为民族英雄史可法全家殉难,已经无后,怎么又冒出个孙子来?看这个史童生穷困潦倒的样子,应该是试图通过考中秀才改变一家人的生活。
  邓学政便找史童生询问情况。史童生说,他的确就是史可法的亲孙子,当年史可法督师扬州抗清,将家小安顿在金陵。史可法兵败殉国后,家属或自杀或被杀,只有一个怀孕的妾幸免,并于乱后生了个儿子,延续了史家的烟火,这才有了他。邓钟岳又向当地老秀才做了广泛的调查,大家都无异言,他便有心要照顾这位贫困的忠良之后。
  然而,史童生的卷子错误百出,差距甚远。经过再三思考,邓钟岳还是破格录取了他,并向考生们解释道:“这个人不能单看文章。”他又将史秀才的家事刻在试院的墙石上,作以说明,好使继任者在考核秀才学业时不单凭文章难为这个史秀才。史秀才因而终生得以保住秀才资格。因为秀才可以领取一定的生活费,其家境也因此得到了改善。
  (选自《文史博览·文史》2017年第1期)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从常规管理、创新管理两个方面探讨年级组班主任管理工作。通过教师培训、反思总结等方式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全方面“老带新”以及布置美篇作业等方式提升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密切家校联系。  关键词:班主任培训;反思总结;“老带新”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2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3-0011-01  一、抓实常规管
摘 要:新《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修改自己习作的要求。修改能力的形成,关键在于作文讲评课上教师有效的引导。作文讲评课到底要怎样做,才能提高教学效率?笔者认为可以做好如下几点:回顾单元目标,拟订标准;精选评改例文,指导方法;尝试修改补充,落实得法;集体交流评价,全面提升。  关键词:评价标准;修改;再评价  如果说作文指导是让学生有话可写,能写下去,完成一篇文章,那么作文评改解决的就是怎样写才能写
宋太宗端拱元年 (988年),宋初重臣赵普第三次受命担任宰相。上任伊始,赵普重拳出击,打倒了一个著名的“江湖大师”侯莫陈利用。作为刚刚第三次上任的大宋宰相,为什么对这位“江湖大师”如此“青睐”呢?  这个“大师”不简单!  侯莫陈是三字复姓,据说是源于北魏的少数民族,后来这个姓消失了。侯莫陈利用是个什么人呢?此人本是京城一个卖药的江湖郎中,懂一点炼丹的技术,小时候又学了一点小魔术,也许是类似“空盆
长恨清湘不见余,是仙是怪是神狐。  有时亦作皮毛客,无奈同侪不肯呼。  这是著名画家齐白石写下的诗,以“皮毛客”自况,是齐常用的反讽,他曾刻一印,上镌“老夫亦在皮毛类”。其弟子启功说,此句出自石涛,相当于郑板桥刻“青藤 (明代画家徐渭自号青藤居士) 门下牛马走”印,自谦而已。  在画坛,一般认为“皮毛”源自吴昌硕晚年所说“北方有人 (指齊白石) 学我皮毛,竟成大名”。吴是当时画坛领袖,对齐有提携之
说到中国近现代美术,人们常常喜欢把中国不同的地域分成不同的流派,其中一个就是所谓的“北派”。民国时期的北派也可以叫做京津画派,也就是指北京天津地区的画家群体。此外从大的区域而言还有像金陵海上画派和岭南画派等。至于西南画派和长安画派的形成,基本是1949年以后的事。但是北派画家不一定都是北方人,也有很多是南方人。谈到民国时期的北派,一定要提到创建于1919年的一个绘画组织—— 湖社。  直追宋元的湖
摘 要: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英语教学更为侧重对学生英语解题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的语用技能尤其是口语水平的培养缺乏重视。英语作为一门应用型语言学科,其最终目的是英语的实际运用,需要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具备用英语进行对话交流的能力,因此口语教学极其关键。文章从快乐口语的实施、口语情境的创设、口语评价的实施以及口语实践的开展等方面探讨了小学口语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期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贺知章告老还乡之际,找唐玄宗走后门去了。他的诉求是啥呢?“臣有个小儿子,还没起大名呢。想请陛下给起个名儿,这样我回乡了。一说皇上给我儿子起名了,那多显摆呀。”  这个好办,唐玄宗张口就来:“老贺啊,为人之道,最在乎的就是信义。有信义的人,一生顺遂。老贺,看你就知道,你儿子将来一定是个讲信义的人。孚,就是信义的意思,你儿子就叫贺孚吧。”  贺知章千恩万谢出来,一脑门子郁闷。沉默良久,说:“这……陛下
摘 要: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两种极端的现象,即过分追求“得言”或是一味追求“得意”。其实,“言”和“意”缺一不可,它们互相促进,螺旋式上升,只有二者兼得,“言”“意”交融,比翼双飞,才能使语文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特点得以体现。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言”“意”交融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2-05 文章编号:1674-120X
《不怕鬼的故事》 的出版速度在当时是大跃进的速度,其推出方式,也极富声势,这是非常符合现代的商业出版原则的;不同的是,现在出版商是为了钱,那时主持者是为了政治。  收拾房间时发现了1999年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重新编定的 《不怕鬼的故事》。这本书是文学所的骄傲,系奉毛主席、党中央之命而编选。1959年春季,中央下达任务,主编为当时的所长何其芳先生,许多老先生参与指导,如钱锺书、俞平伯、余冠英、孙楷
王国维不买严复的账  作为首屈一指的大译家,严复对自己的翻译颇为自信是顺理成章的。他曾在信中说:“……有数部要书,非仆为之,可决三十年中无人可为者。”这话说来一点不托大:林纾译的那些小说,换个人也办得了,虽然未必那样文采斐然,若他翻译的 《原富》、《群己权界论》、《法意》 等大作,不是像他这样精通西学的,谁办得了?所以这个账当时的人应该大都是认的。  不是没有微词,《原富》的一些译法就在 《新民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