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写错字辨析(二十六)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le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的揉面方式有不同的词儿
  ——“搋面”与“戗面”
  北方人以面食为主,天天与面打交道。对付面的手法多种多样:和(huó)、揉、擀、抻等等。和又有不同的和法,揉也有不同的揉法。揉面中有两个词比较常用,而写法却很少有人熟悉,那就是“搋(chuāi)面”和“戗(qi3ng)面”。
  不少人不认识“搋”字,更不会写“搋”字,就把“搋面”写成“揣面”,殊不知写了一个大白字。请看《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这两个字的解释:
  揣(chuāi),动词,放在穿着的上衣里。如“怀里揣着录取通知书”“把信往口袋儿里一揣”。
  搋(chuāi),动词,用手使劲压和揉。如“搋面”“发面要搋点碱”。
  可见,厨师如果真的去“揣面”的话,不仅会把上衣里面弄脏,而且还有偷面的嫌疑。“搋面”可就是他的本职工作了。
  “搋”与“揣”的共同点是“放入”。不同点是,“搋”需要格外用力。不信请看:不断地把面团周遭的面压进面团使面团中含的水分越来越均匀、面团越来越筋道是一种“搋”,把碱水压入面团内揉匀是另一种“搋”。如果一点儿一点儿地向面团内压入干面粉再揉匀,那可不能叫“搋面”,而要叫“戗(qi3ng)面”了。“戗面”馒头不像一般发面馒头那样又松又软,而是有咬劲儿。此外应注意,“搋”字还有一个跟厨房劳作没有关系的意义,即用“搋子”来疏通下水道这个动作,也叫“搋”。
  饭里有了沙子好说不好写
  ——牙碜和硌牙
  饭里吃出沙子来大概不是什么新鲜事,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因为粮食是土地里生长的,打碾粮食是在土场上进行的嘛。
  饭里有了细沙会让人觉得牙碜(y1 chen),而有了沙粒就会硌牙(g- y1)甚至崩牙。“牙碜”有的地方说“碜牙”,“牙碜”的“碜”和“硌牙”的“硌”一般人都只会说不会写。要想学会不会写的字,可以查音序排列的词典。当我们查“碜”字的时候,会发现有些词典对“碜”字并不加以注解,而让我们直接去查相关的词。假如我们查一下《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就會发现“碜(磣)chěn”字条下写着: 见“寒碜”“牙碜”。
  其实“碜”的本义就是牙碜,意思是“食物里夹着沙子,嚼起来硌(g-)牙”。因为“碜”使人感觉到很难受,所以某些方言中就把让人看了心里难受的“丑”称作“碜”或“砢碜”。“砢碜”的本义就是“碜”,就是“硌牙的感觉”。词典中把“砢碜”解释为“寒碜”,一般有三个义项:①形容词,(外貌)不好看;丑陋。如“长得太砢碜”。② 形容词,不光彩;丢人。如“当面撒谎,不感到砢碜吗”。③ 动词,使难堪;使丢人。如“你别砢碜我啦”。这三个义项可以归结为三个词——难看、难为情、使难堪。它们都是难受的引申义。
  “硌牙”的“硌”字因为不会写,有人就误写成“搁”,例如:
  “比如吃东西,搁到牙了。”
  “刚才吃饭搁牙了,特疼。可能露牙神经了。”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教师职业要求的分析,提出了知识积累的对提高授课效果几个重要作用:进而根据提高授课效果的要求,提出并分析了知识积累的主要内容和主要途径,最后提出了提高授课效果的
目的 通过观察甲基磺酸甲酯(MMS)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LF)DNA损伤、微核形成及细胞周期改变情况,进一步提示MMS的遗传毒性。方法 分别设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和5个MMS染毒组(1.0,2.0
提出一种基于改进逐次逼近量化与复杂关联模型的零树图像编码算法,该算法通过以下4项措施提高EZW算法的工作效率:(1)对最低频子带进行单独编码;(2)定义多阈值以完善逐次逼近量化过程
秋风吹过,草拂之而变色,赋人间似金衣,予果实似红袍。在这别样的九月里,我叩开了高中的大门,开始了全新的历程。
能否实现并购双方隐性知识资源的整合对于培育和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组织重构搭建了并购企业实现隐性知识整合的一般路径,同时提出了促进隐性知识整合
根据电气工程施工的质量,分析了配电箱、电话、电视系统、消防、智能系统的质量控制及施工应采取的措施和合理的方法。
“视而不见”不是“看不见”  “视而不见”语出《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视”是看,“见”是看到。虽然睁着眼睛看了,却什么也没看进去。后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对看到的事物漠不关心、毫不重视。例如唐·韩愈《明水赋》:“视而不见,谓合道于希夷;挹之则盈,方同功于造化。”老舍《新文艺工作者对戏曲改进的一些意见》:“大家也并没有去深究此中的原因,只取了视而不见的态度,一任
当钢琴清朗的声音缓缓流过耳畔,我闭上了双眼,感觉自己踏入了一片混沌,然后这片混沌渐渐消散,眼前是音符绘成的风景。
《山行》是杜牧的名诗,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但问题是,每个人小的时候都背过的这首诗,究竟好在哪里?却不是人人都能道得出的。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往往是古井微澜,如果没有一点慧心,有时候真的没法了然。含蓄蕴藉是一种非常难以达到的境界,妙就妙在再深奥的思想总是能够通过最浅近的方式来表达,这时候浅近也就变成深奥了。好了,我们先来看这首诗: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