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小说的总体研究——读程毅中《唐代小说史话》

来源 :文学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w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称为“传奇”的唐人小说,与唐诗一起,堪称唐代文学的双璧,但以研究的角度看,和唐诗相比,就显得冷落了。近代虽不乏热切的关注者,但以单篇和专集的考订、笺证为多。1981年先后出版的两部书,即由程毅中编纂的《古小说简目》和由袁行霈、侯忠义编纂的《中国文言小说书目》推动了全面的研究。现在我们终于看到了程毅中的《唐代小说史话》这部系统性论著的问世,体现了研究领域的这一重要进展。
其他文献
1992年7月31日,《北京日报郊区版》和《北京晚报》首先披露了曹雪芹墓石在北京市通县张家湾发现的消息。据了解,墓石是农民李景柱等十余人于1968年秋天平整土地时,在地下一米多深处挖出的。出土的地点,是张家湾村西北方向的萧太后河北岸的一块地,相传叫做曹家坟。当时在墓石下面,离地面一米五左右的深处,还挖出来一具骨架完整的男尸。当晚,李景柱和他的堂弟李景全把这块墓石运回家中。1992年夏天,遂将此石献交政府。
小引 明清说部.文言白话.长篇短制,无虑干百家。虽历经几代学人搜寻剔梳.然公私度藏.实难遍览.阙漏失记.不足为奇。本文所收数种.均就耳目所及者.为之著录.藉供留心小说史实者之捃摭。传闻青.不录;闻而未见者.亦不录.于所不知,谨从盖阙.非敢妄出空言。
宋之问是初唐时期著名诗人,今存诗近二百首,文二十二篇,其中有不少是有影响的佳作。可惜历来很少有人对他进行深入研究。近年来,谭优学先生的《宋之问行年考》(见《唐诗人行年考续编》,1987年巴蜀书社版),对宋之间的一生事迹进行了钩稽梳理,并对部分诗文进行了系年考证,这是对宋之问研究作出的贡献,值得肯定。其中对宋之问两次贬岭南时所写诗篇进行的系年考述,也较为精当。可是,开创的工作往往难免有疏误,谭氏的考述也有一些失当之处。为了使宋之问的研究深入发展,兹就下列五个问题进行考辨,提出个人浅见,与谭氏商兑。
一 杜诗直起法的纵横比较 本文谈杜甫诗的“直起法”。诗中的直起法,首先表现为一种开门见山,入手即直点题目的写作方式。
由天津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及天津社科院等九单位共同发起的首届全国中青年学者古典小说研讨会,于10月9日至13日在天津召开。
一 宋诗的特质个性,是在北宋仁宗朝这个时代的诗歌思潮和流派的不断迭代中逐渐抟合而成的。即便是历来被视为五代余绪的宋初三体(白体、晚唐体、西昆体)也在不同的角度影响着后来的宋代诗歌,将其品格的某一方面含摄进宋诗体式之中,尤其是西昆体诗的出现,在宋人眼中它不同于白体、晚唐体而表现了“首变诗格”的意义。
“诗无达诂”自是艺术分析中的常情,这是因为诗之作为文学艺术所具有的丰富性和多义性而使理解者不可能作出一致的解释,这是合理的。但李清照传世的一篇六百多字的《词论》,作为理论形态的东西,其批评对象、理论内涵、词学理想,应该说做到“达诂”还是可能的。而只有对这一理论的“达诂”才能对它进行确评。
山东大学文史哲所《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卷二,有吴文治先生所撰《柳宗元》一文。其中关于柳宗元的婚娶事,这样写道:
赋体文学至汉、魏而盛极,经唐、宋而变穷,显明易晓。然自南宋以降,元人复开赋创作盛况(今存元人别集近百家有赋传世,又有赋总集《青云梯》、专集《铁崖赋稿》等),对此,旧说弗逮,时贤罕觏。清人李调元《赋话》卷六曾云:“元人变律为古”;“为古”者何?亦未数数然。本文拟就此申论,冀明元赋艺术之承变迹象。
十二世纪初到十三世纪前半期,金代文学曾经崛起塞北,光照中原,同南宋文学交相辉映、各领风骚。以总体成就而论,虽然有金一代“文采风流不及南宋”(施国祁《金史详校》卷首),但是由于中原地区汉民族的农业文化与北方民族的草原文化彼此撞击,相互融合,也使金代文学呈现出雄健磊落、骨力道上的独特风貌,不无令宋人刮目相看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