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策略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U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场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问题情景和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研究者,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探索者,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赏心乐学之所,奇思妙想之处。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课堂参与 学生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103-02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知识认知过程,也是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过程。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学生知识的传授,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如何才能将二者完美地结合呢?教师应该抛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要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积极参与的情境,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在参与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很多教师都已经具备这样的意识,但是学生的参与度并未提升,这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还没有实现。
  一、依据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情境创设,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奥苏泊尔曾经明确指出:学生能否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很大的关系。作为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首要对学生学情进行有效分析,要对学生的知识认知有个清醒的认识。具体到数学课程,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逻辑的系统,知识点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任何一个知识点都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它是后期学习深化和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它又有自己的学习基础。所以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基础之上创设情境方能真正吸引学生的参与。从这个角度而言,教师在创设课堂情境时,可以做个“降格处理”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所以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该讲究一些策略。
  所谓降格处理,就是把新知识的难度下降,让学生对新的知识有似曾相识之感。学生乍一看,仿佛学过,但是仔细琢磨却又有不同,所以学生的探究欲望就被激发。教育心理学点明,既熟悉又陌生的知识对学生的吸引力最大,学生一方面会感觉到了自己知识的提升,同时又巩固了旧的知识,所以学生乐意进行这样的学习。数学学习中完全陌生的知识内容本来就少见,所以小学数学教师有条件实现降格处理,进而利用学生的参与完成知识迁移,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之上完成新知识讲授。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强化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多边活动,教师教是为了学生能很好地学。当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创设学习情境后,学生已经有了参与的积极性,但是此时还需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强化动手实践能力、动口表达能力、动眼观察能力。有的教师认为数学没有必要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笔者认为当教师创设情境时,教学模式得到了更新,但是学生如果随意参与、嬉笑参与,教学并没有效果,即使学生参与其中,但是只是被动地看教师在情境中自说自画,那么也很难达到教学效果。比如教学“长方体特征”一课时,笔者如此创设情境:教师拿出教具,几个空的包装盒,请学生对他们进行分类,并且要求学生给予分类的理由。小学生思维发散,分类自然是五花八门。教师在他们分类的基础之上,请他们找出这些包装盒,尽管进行了分类但是某些方面依然有自己的特征。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一定会拿着每个盒子细心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大家能得出盒子都有一个面是长方形。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他们都是长方形呢,是不是因为具备共同的特征才被称为长方形呢?”,学生会拿着盒子彼此沟通,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长方形的特征,并且还可以在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之上,引发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特征。对于教学而言,也许这就可以完成一个教学环节。但是就学生接受能力而言,他们只是暂时地了解了一些新的知识,如果这时不趁热打铁,也许很快就会忘记。教师就可以请学生利用橡皮泥,四人一个小组制作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对于学生而言,完成这个题目并不具有难度,但对于课堂而言,会耗时过长,所以在学生在自己动手完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时不时强调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生就会在动手的同时留意是否具备这些特征。题目完成,知识也很好地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得到了培养。学生会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具备主人翁意识,因为他们很好地参与到了教学的整个过程,体现了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理念,学生既长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三、适当设置矛盾和冲突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
  现在的社会变化迅速,充满了诱惑,因为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兴趣点在增多的同时也在减少,一般的东西很难再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兴趣点进行专门的探究。笔者在多年教学中发现学生出现认知冲突的时候他们的求知欲望最为强烈。所以笔者在创设情境中经常会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些冲突和矛盾,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通过不断地设置教学冲突来完成教学,那么教学效果会非常好。问题一层层地抛出,每个问题之下都有一个认知的冲突,学生始终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之中,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特点来设计不同的情境,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对于班级集体教学而言,情境设置应该最为广泛地符合绝大多数学生的情况。但是作为老师,既要照顾全体还应该兼顾个体,在保证全体同学共同进步的基础之上,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可以在课堂练习中来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对于教师而言并非难事。比如题目的设计,既有最基础的,又有具有难度的,让每个学生都有题目可作,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成就实现切入点。
  总之,提高学生地参与程度是现在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也符合教学规律,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很好地营造学习氛围,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这一命题还具有一定的新意,还有很大的空白值得探究。
  参考文献:
  [1]肖成全,等;有效教学[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李志成,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百问[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摘要】“五味俱全”的语文课堂,应彰显“魅力味”;融入“人文味”;注入“人情味”;植入“文学味”;引入“生活味”-----这样的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生命活力。  【关键词】五味俱全课堂乐园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2-0102-02  语文是一门科学,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以铜合金为例,应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在高速加工时铣刀前角的变化所导致的应力应变的变化规律,为提高零件加工的安全性和表面加工质量以及更好地保护刀具等提供基础性数据,为优选前
2017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发表致辞,传递出中国声音: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是世界范围内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实践者。从统计数据看:进入2017年,中国经济一季度增长6.9%,创出
【摘 要】 初中地理是一门知识点较多并且较系统的科目,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效率,一直以来都是初中地理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将从初中地理课教学现状出发,分析当前地理课教学存在的几点问题,并从为学生创设最佳的课堂环境;用心设计问题情境,追求教学探究活动的有效性;创设良好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四个方面对如何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进行了探讨。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
井口控制柜是高压气井重要的控保设备。针对目前使用的井口控制柜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远程关断控制思想。通过对控制柜进行改造,由单井远程终端单元无线传输控制信号,实现中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育改革措施的不断实行,在中学学校的管理过程中,有效激励越来越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有效的激励措施能够在极大程度上优化校园管理,在调动教职工工作和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上,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因此,本文从中学学校管理有效激励的理论研究出发,确立了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关键性,并针对现代中学学校管理的具体目标和要求,提出了实现现代中学学校管理有效激励的相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