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课教学的探索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da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教学实践性很强,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和创造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有别于其他课程的一大特点。如何才能提高实验课效果呢?笔者认为,要强调实验教学的目的性,加强实验过程的引导,发挥多媒体优势,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拓展其思维空间。
  小学科学课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主要的学习方式是探究式的实验方式。科学课学习活动有几个显著的特点:实践性、协作性、创造性。课堂环节的一般框架是:先提出问题、再猜测可能性、制定实验方案、数据整理、分析数据资料、得出结论。
  教材中安排了许多的科学探究实验,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亲身经历,学会提出问题,并能主动思考和发现科学道理。在探究的过程中,也学会探究的方法,学会从课本和电脑网络中寻找自己感兴趣和需要的科学知识,制订探究目标计划,然后通過实验证明已有知识,最后和同学交流,互助互学形成结论。
  实验教学实践性很强。如何才能提高实验课效果呢?以下是几点探索。
  一、教师要深刻理解实验的目的性
  每一册科学教材都安排了一些趣味性很强的实验,有些应该是分组实验,由于种种原因如缺乏器材等,不得不改成了一个个的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成了旁观者。动手操作体验过程,变成了记忆结果。更重要的是实验中需要的实验方法、步骤、探索、纠正和创新等关乎体验的科学素养不能得到培养。这样一来,科学实验的结论就成了记忆知识点了,和其他学科就没有多大区别了。
  有些实验学生做起来了,但由于学生对实验究竟是干什么的不明白,加上结论在生活中早就接触过,就更不知道做实验究竟是为了什么。
  如绿豆的发芽实验,许多学生也在家里自己种过绿豆芽,也了解一些农民种植农作物的情况。那么科学课让做绿豆发芽实验究竟又是为了什么?就不去想了,反正绿豆是发芽了。
  其实实验的本质是研究。绿豆发芽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几组对比实验,科学地掌握绿豆发芽需要的几个必须的条件。也就是以研究绿豆发芽必须的条件为目的,而不是像农民,以绿豆种子能发芽为目的。
  二、加强实验过程的引导
  做实验究竟是为什么?一个实验过程会出现什么情况?是否达到目的?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和措施?都需要认真思考和反复操作,而且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现实是分组实验中,学生随意性很大,出现许多不规范的操作,或者没有计划性的操作,只图了热闹和好玩。教师应该强化过程指导。一是强调目的性。二是课前规划好什么实验适合分组,什么实验需要演示。三是哪些实验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资源进行启发和拓展。课堂中要有民主、开放和自由创造的氛围,但也要一点一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比如像科学家一样的严谨态度。四是要为学生准备充足的实验材料供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材料的缺乏,老师就要提前做些准备,自制一些,尽量完善实验。
  比如:在研究极昼和极夜的现象时,需要地球仪,但是,我们知道地球仪上有一个假想的地轴,而这个地轴不是垂直于地面的,而是倾斜的。(角度是23°26′)
  如果只是转动地球仪,用语言给学生解释,学生很难理解极昼和极夜现象。需要老师课前做一个能卡在地球仪上的纸板,且平分地球仪,北极圈和南极圈分别在纸板的两边。这样当北半球是夏季时,北极圈完全在太阳照射范围内,北极地区太阳一直在天上不会东升西落。这就是极昼现象。而在南极地区,由于自转轴的南端背向太阳,就好比纸板把太阳光遮挡住一样,太阳只能照射到南半球的一部分,是冬季。而南极地区的太阳在地平线以下,看不到太阳,就有了极夜现象。到了12月22日前后,情况刚好相反,北极地区有极夜现象,而南极地区有极昼现象了。
  一个“量身定制”的纸板解决了大问题。所以实验课教学,必备的器材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没有配备,教师也不可被动教学,要主动积极想办法解决,高效地实施教学。
  三、
其他文献
多媒体技术在软硬件设备的巧妙配合下,能为幼儿提供声像合一、图文并茂的视频、音频、画面等,调动幼儿全身心器官,对幼儿产生多种感官的刺激,让幼儿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为优化幼儿教学质量,有必要巧妙利用多媒体技术,借助技术优势,做好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优化幼儿教学活动,提升幼儿教学质量。  多媒体技术指的是计算机对图像、文字、动画、音频、图形及声音等信息载体,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的一种技
近日,央行等六部门发出通知,提出支持科技企业上市、再融资和并购重组,放宽科技企业的财务准入标准,简化发行条件,支持科技企业在境外上市融资等措施。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传统的会计核算难以做到信息资源的及时共享。如何将会计电算化融入现今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之中,是现代化管理和会计自身改革与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数学学习资源进行创新整合,赋予了让学生更为感性的数学学习内容,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数学素材、理解素材、发现素材中的数学运算规律与数学思想,实现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更优化培养,这对于推进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经验,从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美育教育进行相关探讨。  一、营造轻松愉悦与享受美的课堂氛围  学习氛
本文分析了在21世纪图书馆绩效文化的涵义、结构特点,并探讨了建立图书馆绩效文化的方法与途径。
小学阶段,错别字现象非常普遍,且随着年级的增高,识字量增大,错别字渐渐增多,中年级达到顶峰。面对错别字高居不下的现象,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能做点什么?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机械的记忆、简单的罚抄,其纠错效果并不理想。《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等方面的影响。”因此,必须从汉字构造规律和儿童识字心理规律等方面人手,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他们识字写字的兴趣,从而把
收藏本校学术文献,建立高校文库,是高校图书馆的职责和义务,本文分析了建立高校文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方法途径。
在其他营收渠道未成为主流之前,广告成为移动互联网唯一可挖的金矿。日前,百度移动网盟负责人徐鸣骥对外透露,已有超过l万个Apps加入到百度移动网盟中,日均广告展示超过4亿次,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