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游客抽样调查数据为依据,运用分析工具研究游客感知价值与游后行为意向的关系,探查出游客感知价值和游客游后行为意向内部包含的研究变量之间关系。本研究分为七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为绪论,具体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和内容。本文从游客感知价值的角度来分析游客行为意向,一方面拓展了游客感知价值的研究新视角,另一方面,文章从多个维度对游客感知价值进行度量分析,拓展了感知价值测量体系的研究。通过对游客感知价值的多维度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旅游业的发展,为管理者提供一定的借鉴。第二章为有关概念与基础理论,包括对感知价值相关理论的总结、游后行为意向的相关理论和感知价值对游后行为意向的影响分析。游客感知价值就是游客到景区旅游时所能感知到的利益(感知利得)与其在获取该景区的旅游产品或服务时所付出的成本(感知成本)进行减法计算后对景区的旅游产品或服务效用的评价。第三章为本文的研究模型与假设,提出游客感知价值对游后行为意向的关系假设,并构建了游客感知价值对游后行为意向的影响模型。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从游客重游意愿、游客推荐意愿和积极宣传意愿三个层面细致分析游客感知价值对游后行为的影响,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提出24个假设。第四章为研究设计,主要对各研究变量进行选择,并针对如何设计问卷进行了阐述。游客感知价值就是游客到景区旅游时所能感知到的利益(感知利得)与其在获取该景区的旅游产品或服务时所付出的成本(感知成本)进行加法计算后对景区的旅游产品或服务效用的总体评价。游后行为意向,是指游客会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来决定旅游行程完结后的行为意向或行为意图。调查选择的调查对象为北京几个热点景区周边、出口以及附近公交地铁站点附近的游客,采用微信和实地发放问卷的非随机抽样方法进行调查。在确定了正式的调查问卷之后,我们选择了在热点景区周边、出口以及附近公交地铁站点作为调查地点,随机对过往游客进行问卷发放,在2016年10月、2017年4月和2017年8月三个时间段各发放问卷100份,合计300份。问卷共收回277份,回收率92%。本文借助EXCEL与SPSS22.0软件工具,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第五章为数据分析,主要介绍了游客感知价值和游后行为意向的指标的描述性统计,运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游客感知价值和游后行为意向的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我们可以通过目前比较流行的SPSS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信度分析,这样我们就可以判断一个调查问卷是否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KMO是Kaiser-Meyer-Olkin的取样适当性量数。KMO测度的值越高(接近1.0时),表明变量间的共同因子越多,研究数据适合用因子分析。聚合效度衡量的是测量同一概念的不同测量工具之间的关联程度。平均抽取方差表明样本各维度能够解释多少变异,是聚合效度的衡量指标,如果AVE超过0.50表明构思具有充分的聚合效度。本研究的平均抽取方差整理如表5.3所示,各维度的AVE值都大于0.5,说明样本具有良好的聚合效度。运用EXCEL工具对调查对象人口统计特征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第六章为研究结论与管理建议,本文通过理论与调查分析的方式研究了游客感知价值对游后行为意向的影响,进一步对研究结论做了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本文首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与总结,进而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本文归纳发现,游客感知价值可以影响游后行为意向,其次本文对感知价值和游后行为意向的内在进行了界定,游客感知价值最早由顾客感知价值成长起来,经由过程对顾客感知价值和游客感知价值的观点界定,并总结了感知价值的相关测量方法,经对游客游后行为意向的理论阐述,进一步阐述了游客感知价值对游后行动意向的影响。再次,本文从理论出发经系统分析之后,构建了游客感知价值对游后行动意向的理论模型,并借此理论模型,提出了相关的研究假设,文章进行了调查分析和检验。本文选择的是旅游的游客为本文的研究样本,首先对相关指标进行了设计,并根据相关理论和前人的研究设置了问卷,最终利用统计学工具进行了实证检验,最终结果表明,游客感知价值对游后行为意向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根据前文的研究假设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第七章为不足与展望,通过上文的研究,发现不足之处,在以后的研究当中扬长避短,取得更多的成果。我们希望能在以后的研究中,延续本文的研究思路,扩大取样区域,扩大研究边界,制定更全面的测量指标体系,争取更严谨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希望能把我们最终的研究成果用于旅游管理工作当中,提高旅游企业的收益。研究得出:游客感知价值及下一级维度对游客游后行为意向都存在显著的影响。最后根据各个维度的不同影响,对旅游企业或景区管理者提出一些参考建议。从不同游客群体的差异性来看,游客服务感知价值和体验感知价值在不同年龄的游客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游客感知价值中的游客服务感知价值在不同收入群体间存在显著差异。根据不同群体的特征,建议旅游景区管理者主要从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和旅游形象方面考虑差异化的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