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随后中央正式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使其上升为我国基本国策。“两型社会”建设对生态道德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环境保护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两型社会”建设目标的主要任务之一。资源节约、保护生态环境,可以从政策法律的制定、产业结构的调整、消费观念的改变、宣传教育的开展等诸多方面着手。生态道德教育是促进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和必备要求。尽管我国已经开始重视生态道德教育,但目前情况与建设“两型社会”的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为此,本文拟对“两型社会”建设中的高校生态道德教育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对“两型社会”建设有所贡献。全文共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论文对“两型社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对“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着重论述,随后对“两型社会”的内涵,目标和主要内容以及“两型社会”建设与高校生态道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第二部分,通过社会调查对大学生关于两型社会和生态道德的基本知识、生态道德行为现状及影响生态道德和生态行为的主要因素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深刻分析,找出了存在的问题,为构建符合大学生特点的生态道德教育方式方法和内容奠定了良好基础。第三部分,根据“两型社会”建设的需要,结合当前大学生对“两型社会”与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从目标、内容、方式等方面对高校生态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论文认为,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目标在于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人的生态素养;其内容主要涵括生态道德理念和意识的教育、生态环保价值观的培养、生态道德情感的培养以及生态道德行为的养成;其方式主要包括理论教育、环境熏陶、实践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