钇锰交替掺杂钛酸锶钡薄膜预热处理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zxcvxc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ST铁电薄膜因其具有良好的铁电、介电、压电等方面的特性,成为近年来研究的一个热点。其优良的性能可以使其应用在移相器、动态随机存储器等微波调谐器件当中。然而,应用在微波调谐领域要求BST薄膜必须同时具有高的调谐率和低的介电损耗。纯的BST虽然可以达到较高的调谐率,但是介电损耗较高阻碍了其应用。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本研究团队前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包括改进薄膜的制备工艺、进行单一掺杂、复合掺杂以及交替掺杂来提高薄膜的综合介电性能,都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尤其是钇(Y)和锰(Mn)交替掺杂对于提高薄膜的综合介电性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本团队在研究中发现,在制备薄膜的过程中加入预热处理过程可以大大的改善薄膜的性能,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比较欠缺。因此,本论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不同的预热处理方式以及不同的掺杂浓度组合对钇(Y)和锰(Mn)交替掺杂薄膜的介电性能的影响,并深入地分析了其机理。利用XRD、SEM以及HP4294A阻抗分析仪测试了薄膜的相结构、表面形貌及介电性能,取得了以下创新性成果:1、适当的预热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薄膜的综合介电性能,不仅使薄膜保持较高的调谐率,且可以有效地降低介电损耗。其中,在600℃条件下进行预热处理,保持Y的掺杂浓度为1%不变,随着Mn的掺杂浓度从2%升到5%,薄膜的介电损耗经历了先减小后增大的过程,当Mn的掺杂浓度为3%时,薄膜的调谐率为47.90%,最大介电损耗低至1.98%;在650℃条件下进行预热处理,薄膜性能有所提高,3mol%Mn/1mol%Y薄膜的最大介电损耗降低至1.38%,调谐率为48.2%。2、对薄膜的预热处理温度进行进一步优化,在550℃条件下进行预热处理,获得了较其他单一温度预热处理更低的介电损耗,随着Mn的浓度从2%升到5%,薄膜的最低介电损耗分别为0.79%、0.97%、0.92%,均在1%以下。并且在降低了损耗的基础上,保持了较高的调谐率,三种浓度下薄膜的调谐率依次为56%、56%、48.6%,表现出优异的介电性能。3、在单一温度预热处理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预热处理方式:梯度预热处理。随着薄膜层数的增加,薄膜的预热处理温度呈现梯度的变化,由第一层的550℃逐渐升高到了第六层的650℃。在此预热处理方式下,随着Mn掺杂浓度的增大,薄膜的晶化逐渐增强,晶粒尺寸逐渐增大。薄膜的综合介电性也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保持Y的掺杂浓度不变,当Mn的掺杂浓度为2%时,薄膜的最大损耗和最低损耗分别为1.4%和0.49%,同时对应高达50.2%的调谐率;当Mn的掺杂浓度为3%时,薄膜的最高损耗和最低损耗分别为1.3%和0.404%;随着Mn的浓度的进一步的升高,介电损耗有所升高,但是仍然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当Mn的浓度为6%时,最高损耗和最低损耗分别为1.33%和0.635%。SEM测试结果也表明:经过梯度预热处理的薄膜表面形貌良好,晶粒细小均匀,孔隙更少。
其他文献
随着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普及,电源管理解决方案不断追求高效率、小芯片面积、低成本,这使得LDO越来越受欢迎。无片外电容的LDO可实现片上集成,随着SOC的进一步发展,必将越来越成为主流。片上集成减小了PCB的面积,但同时也对电路设计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结构的LDO严格选择片外电容的ESR(等效串联电阻)范围,以保证多极点系统的稳定性;并且,大的片外电容可以在负载电流发生跳变时为负载电路提供电荷,提高
车牌自动识别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关键技术,在信息采集、车辆管理、自动收费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基于图像处理方法的车牌自动识别系统由于设备简单,易于维护等优点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对硬质合金磁饱和测量的行业背景和技术发展进行了研究和阐述,针对磁饱和测量系统,本文设计和验证了一种高精度的数据处理方法,并开发了便捷友好的上位机软件。成功运用
分类器设计是模式识别系统中的关键步骤之一,它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分类能力。目前的许多设计方法中,分类器大多采用的是单层结构,即直接将输入模式映射为识别出来的结果,这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