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情境下权力感影响风险偏好的系列实验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eprd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有的关于权力感与决策的相关研究,主要运用接近-抑制理论来解释相关结果,更多关注权力感高低维度对接近和抑制行为的影响,较少关注权力动机的高低及权力感的稳定性维度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且多数研究偏向于探讨收益情境下的接近行为,较少探讨损失情境下的抑制行为。特别是,关于权力感何以会影响和改变个体的接近和抑制行为,尚不清楚。本研究试图从风险偏好的视角入手,以实际工作中不同层级的领导干部群体为被试,采用收益损失情境下具有现实工作情景的决策任务,系统地探讨权力感高低是如何影响他们的风险偏好的、这种影响是否受其权力动机和权力稳定性的调节以及为什么权力感会影响人们决策时的风险偏好。论文共包括三项研究七个实验。研究一通过三个实验,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界定权力感,较为全面地考察了个体权力感高低是如何影响其在得失情境下的风险偏好。实验1以被试实际职位级别的高低来界定权力感高低,实验2通过测量被试的特质权力感来界定权力感高低,实验3通过角色分配和组织结构图来操纵权力感高低。结果表明:3个实验中权力感和得失情境的主效应都显著,得失情境下,权力感均增加了个体的风险偏好,高权力感个体相对于低权力感个体有更高的冒险倾向。权力感和得失情境的交互作用结果都显著。收益情境差异显著,高低权力感被试的风险偏好差异更大,而损失情境差异不显著,高低权力感被试的风险偏好差异趋小。体现了得失不对称现象表现:相对于损失情境,在收益情境下,个体提高权力感更容易增加风险偏好。研究二通过两个实验分别考察权力动机和权力稳定性是否会调节权力感对风险偏好的作用。实验4采用信效度较高的成熟权力动机量表测查被试的权力动机,通过角色分配和组织结构图操纵权力感高低,探究在得失情境下的决策任务中,权力动机对权力感影响风险偏好的调节作用。实验5通过反馈操纵权力稳定性,角色分配和组织结构图操纵权力感高低,探究了权力稳定性对权力感影响风险偏好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权力感对风险偏好的影响,无论在收益情境中,还是在损失情境中,都受到人的内部因素(权力动机水平)和情境因素(权力稳定性状态)的调节。实验4研究发现,决策情境、权力感和权力动机主效应显著,权力感和权力动机的交交互作用显著。对高权力者,权力动机削弱了风险偏好的影响,动机越强越保守,动机越低越冒险;对低权力者,权力动机增强了风险偏好的影响,动机越强越冒险,动机越低越保守。实验5发现,决策情境主效应显著,权力感和权力稳定性主效应不显著,权力感和权力稳定性的交互作用显著。对高权力者,权力稳定增加了风险偏好的影响,权力越稳定越冒险,权力越不稳定越保守;对低权力者,权力稳定削弱了风险偏好的影响,权力越稳定越保守,权力越不稳定越冒险。研究三试图回答究竟为什么权力感会影响人们决策时的风险偏好。风险是各类损失的概率之和,个体决策时的风险偏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对损失的反应和感受。本研究着重考察了权力感是否是通过改变个体的损失厌恶而影响风险偏好。实验6探讨了权力感与损失厌恶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实验7的中介作用分析奠定基础。实验7考察了损失厌恶对权力感影响风险偏好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权力感与损失厌恶呈负相关,权力感越高,损失厌恶越小。无论在收益情境下,还是在损失情境下,损失厌恶在权力感与风险偏好间都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综上研究结果表明,高低权力者在风险情境中的决策偏好,高权力者比低权力者更冒险,但是这种冒险性会受到个体自身的权力动机高低和外部环境如权力稳定性的影响。正是由于内外环境的影响改变了领导者的损失厌恶,从而导致了风险偏好的变化。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相关研究领域的不足,丰富了权力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并对领导者如何做好决策等现实问题有一定的启示价值和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界面是当前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固液界面作为界面的一种,其结构与性质决定了晶体的生长、结晶成核以及表面浸润等众多现象或过程。由于实验很难直接获得固液界面的结构与动力学性质,多数关于固液界面的理论研究主要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目前,已有大量关于界面结构和动力学性质的研究,但有关移动界面伴随的缺陷俘获和动态界面结构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简单金属固化过程中的缺陷俘
地球化学学科中Sr和Nd的放射源同位素被广泛用于研究环境样品(悬浮颗粒物(SPM)和沉积物)的化学和物理侵蚀过程。在矿物和岩石的化学风化过程中,Sr同位素不按照一定的化学计量比释放。受降雨模式差异(如热带与非热带河流)的影响,Sr在河流中的通量随时间发生变化。与之不同,Nd同位素在侵蚀、搬运、成岩等地表过程中发生明确的分馏,很好地保留了其来源信息。假定Sr和Nd的来源信息在沉积物中得以保留,可以综
Ⅰ型干扰素在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病毒侵染机体时,首先会被宿主的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识别,接着引发下游一系列信号分子的激活,最终导致Ⅰ型干扰素和大量炎性因子的分泌。Ⅰ型干扰素以自分泌或旁分泌的形式作用于细胞膜表面的Ⅰ型干扰素受体进而诱导数百个干扰素诱导基因(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s,ISG
南极冰芯记录显示了晚更新世以来大气CO2浓度具有显著的冰期-间冰期周期性变化,变化幅度约为90ppm。在冰期-间冰期时间尺度下,海洋,尤其是深海,被认为对大气CO2变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驱动作用。大气CO2变化以及海洋碳循环是由海洋内部众多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为了探究各种海洋过程对过去大气CO2变化的影响机制,需要重建可靠、准确的海水理化特征,尤其是与碳循环紧密相关的海水碳
开展长江水系形成与变迁的研究,不仅对于了解和深刻认识亚洲宏观地貌格局形成过程、气候变化、海平面升降等重大科学问题具有重要理论意义,而且可以为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洪排涝等方案制定和决策实施提供科学借鉴。对于长江演化的研究已经持续了一个世纪有余,众多地学工作者对长江的发育过程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究。然而,由于研究区域、对象、方法选取上的不同,以及各种代用指标本身存在的成因复杂性和多解性,目前
程序综合是一种通过系统行为规范来自动设计生成交互式系统模型的技术。目前主流的行为规范语言叫做线性时态逻辑LTL。然而LTL程序综合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难题,在实践中难以应用。因此基于实践角度考虑,研究者们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LTL子集上的程序综合问题,希望可以有针对性的技术来获得更好的求解方案。本文主要关注一种新的逻辑语言,叫做有限线性时态逻辑LTLf。LTLf对LTL的语法进行了重定义,是一种解析在
海马在包括学习记忆和部分情绪等生理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这些生理功能均与其内部的神经振荡活动密切相关。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人们对海马振荡活动的机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鉴定了一系列相关的分子、细胞和环路机制。然而,这一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以明确海马发挥功能的神经机制。过去对海马振荡活动机制研究的方法主要集中于海马离体脑片记录和在体记录这两个方面。它们均各有优势,却也存有不足之处:在离体脑片标
髓系来源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疾病息息相关。髓系细胞功能在体内受到严格的调控。尽管之前的研究阐明了多种髓系细胞的调节机制,但是大部分集中于重要转录因子的调控作用以及相关信号通路的阐述,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尤其是调节蛋白质功能与丰度的泛素化修饰是如何调控髓系细胞功能的却少有报道,也是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E3泛素连接酶Cullin3广泛地调节机体各种生理过程,之前的研究发现Cullin
基因水平转移是一种能在不同物种间进行遗传信息交流的遗传方式。尽管突变和有性繁殖是真核生物产生变异的主要来源,但由水平转移机制获得的转移基因在真核生物中可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由苔类植物门、藓类植物门和角苔植物门组成的苔藓植物,是植物从水生过渡到陆生生活的关键类群之一,在绿色植物的演化历史中具有重要的进化地位。苔藓植物除了可附生在其它陆地植物的叶片和树干上,还能与细菌和真菌,特别是蓝细菌等微生物共生
基因组稳定性的维持对细胞存活和增殖至关重要。基因毒药物(如传统化疗药物)诱发细胞中DNA双链断裂(DSBs)被广泛用于临床肿瘤治疗。然而,发生DSBs的细胞会启动一系列复杂的DNA修复机制来应对DNA损伤,维持细胞基因组的相对稳定,这一过程即DNA损伤应答(DDR)。在DDR发生过程中,细胞内绝大多数基因表达下调,而参与DDR的众多因子能有选择地逃避DNA损伤介导的转录抑制,其mRNA稳定性明显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