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临床治疗研究随访,初步评价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固定与石膏固定两种固定方法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中的效果,并通过文献查阅、阅读相关书籍,学习桡骨远端骨折的解剖生理特点及治疗恢复上应当的注意问题,从而初步的确立该临床课题研究的意识、思路和方法。方法:2012年9月至2013年11月间,经手法复位后使用小夹板或者石膏外固定治疗的有69例,由于特殊情况,其中2例病例未得到追踪随访,其余的67例患者全部随访成功,其中男性:14例,女性:53例,年龄:47-78岁,平均年龄64.6岁。石膏固定组25例,夹板固定组42例。通过两组患者分别于复位前、复位后及骨折临床愈合后测量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远端相对高度并记录,结合骨折的具体情况指导患者相关功能锻炼,通过拆除外固定时及拆除外固定后最后一次随访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定治疗效果,恢复效果的评定参照Gartland and Wer1key腕关节功能的评价标准:“优:腕关节功能评分为0~2分,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良:腕关节功能评分在3~8分,各项指标均具有改善;可:腕关节功能评分为9~20分,部分指标得到改善;差:腕关节功能评分>20分,各项评价指标改善不够明显。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两组病例的疾病特点和疗效差别。结果:67例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8个月,平均随访约5个月。获得目前效果的平均时间为4.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固定物均在骨折临床愈合后拆除。通过SPSS19.0数据分析对比复位前后、骨折愈合时的桡骨远端影像学测量角度,以及对比分析Gartland and Wer1key腕关节功能评分,得出相关结论。按Gartland and Wer1key腕关节功能的评价标准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石膏固定组25例,优3例,良12例,可8例,差2例;优良率为60.0%;夹板固定组42例,优11例,良24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为83.3%。两种治疗方法临床效果有明显差异。结论:经过临床研究及数据分析对比,桡骨远端骨折经手法复位后,使用小夹板固定治疗的患者要优于石膏固定者,小夹板相比于石膏能够更有效的维持复位,而且更有利于骨折愈合后腕关节的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