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麦秸秆和淀粉制备复合材料研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zhen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节能和环保是当今世界的紧迫要求。开发和利用农作物废弃物等可再生且能降解的复合材料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是环境友好材料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农作物废弃物利用和抑制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秸秆资源丰富,具有低密度性、可再生性及洁净性;淀粉来源广泛、价格便宜,具有可生物降解、可再生等诸多优点。采用农作物秸秆和淀粉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其它复合材料无法比拟的质轻价廉、可再生及可生物降解等优点。秸秆/淀粉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稻、麦秸秆和玉米淀粉、木薯淀粉及马铃薯淀粉为主要原料,通过模压成型制备了秸秆/淀粉全降解复合材料,探讨秸秆纤维预处理方法(2%草酸溶液、2%氢氧化钠溶液、水热处理及未处理)、秸秆纤维尺寸、淀粉类型、阻湿剂含量、增塑剂含量及胶粘剂含量对复合材料内结合强度(IB)、弯曲强度(FS)、弯曲弹性模量(MOE)、拉伸强度(TS)、拉伸模量(MOR)、断裂伸长率(EOF)、冲击强度(IS)、2h吸水厚度膨胀率(2hTS)及吸湿率(MA)的影响。分析比较了稻、麦秸秆纤维预处理前后表面化学成分、表面形貌、吸湿性及浸润性能的变化情况。也对比分析了不同配比淀粉胶粘剂表观粘度随温度和剪切速度的变化规律。并观察了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秸秆拉伸性能测试表明,稻、麦秸秆预处理均能不同程度的降低其拉伸强度,其中氢氧化钠处理后秸秆纤维拉伸强度降幅最大。(2)红外光谱(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表明,稻、麦秸秆纤维预处理能不同程度的去除其表面蜡质-硅化层、木质素及半纤维素等化学成分,表面形貌发生较大变化,使细胞壁物质充分暴露,即秸秆纤维表面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木质素的特征官能团暴露,红外吸收峰个数增多、峰吸收增强,使秸秆纤维持水力增加,提高其表面润湿性。其中氢氧化钠处理和水热处理效果较为显著,而草酸处理未显著影响秸秆纤维基本组织形态。(3)秸秆纤维吸湿性能研究表明,稻、麦秸秆纤维吸湿率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大,且6h前吸湿率增加较快,10~20mm秸秆段吸湿率在整个吸湿过程中始终较小其吸湿平衡率分别为0.931%和1.071%。粉碎后,稻、麦秸秆纤维吸湿率不同程度的有所增大;其中氢氧化钠处理秸秆纤维吸湿率最大,分别为2.243%和2.411%;水热处理次之,分别为1.84%和1.714%;草酸处理后,分别为1.591%和1.514%;而未处理秸秆纤维吸湿率较小,分别为1.585%和1.449%。通过对秸秆纤维吸湿率数据进行一元非线性回归,得出吸湿率随时间的变化模型,发现所选模型能较好的描述秸秆纤维吸湿率曲线。(4)秸秆纤维浸润性研究表明,稻、麦秸秆纤维预处理均能不同程度的降低其表面接触角,增强蒸馏水对其表面的浸润性。水热处理、氢氧化钠处理、草酸处理及未处理稻秸秆纤维6min接触角分别为71.5°、61.5°、88.5°和95.5°,麦秸秆纤维6min接触角分别为71.1°、56.5°、74.4°和73.6°。(5)秸秆纤维热性能研究表明,稻、麦秸秆纤维预处理均能不同程度改变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并能去除部分硅化物等无机物质。(6)制备了淀粉与水质量比分别为1/6、1/8和1/10的玉米淀粉、木薯淀粉和马铃薯淀粉胶粘剂,研究分析了其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剪切速度下表观粘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3种淀粉制备的胶粘剂存在剪切稀化现象,即表观粘度随剪切速度的增大而减小,且淀粉与水质量比越小,表观粘度越低。玉米淀粉胶粘剂表观粘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10℃有最大值。木薯淀粉胶粘剂表观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15℃前变化明显,之后趋于缓和。马铃薯淀粉胶粘剂表观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小。通过对不同配比的淀粉胶粘剂流变性能数据进行一元非线性回归,得出淀粉胶粘剂在不同温度下的流变模型,发现所选模型能较好的描述淀粉胶粘剂流变性能。此外,在相同条件下,3种淀粉胶粘剂表观粘度大小顺序为:马铃薯淀粉>玉米淀粉>木薯淀粉。(7)通过正交试验方法L9(34),以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为优化参数,得出制备复合材料最佳模压工艺参数为:压力4MPa、温度120℃、时间30min。(8)在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制备了不同尺寸秸秆纤维及不同淀粉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基本随秸秆纤维尺寸的减小而先增大后减小,且各项性能随秸秆纤维尺寸的变化有所不同,0.2~0.45mm时,IB较好;0.45~0.9mm时,FS、MOE、TS较好;0.9~30mm时,MOR、EOF和IS较好;<0.2mm时,力学性能较差;混合纤维时,各项力学性能也较好;10~20mm秸秆段时,仅有IS较好。2hTS和MA随秸秆纤维尺寸的减小先减小后增大,0.9~30mm时,2hTS较大;0.2~0.45mm时,2hTS较小;10~20mm秸秆段制备的复合材料在浸水0.5h左右结构变的松散,甚至分解。玉米淀粉基复合材料IB、MOE、MOR及IS较好,EOF较小;木薯淀粉基复合材料FS和TS较好;马铃薯淀粉复合材料性能较差;淀粉类型对2hTS和MA影响甚微。(9)水热处理稻、麦秸秆纤维复合材料FS、MOE、IS、TS、MOR较高,IB较低;氢氧化钠处理时,IB较高,FS较低;草酸处理时,IB、FS、MOE、IS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氢氧化钠处理秸秆纤维复合材料2hTS较小,而秸秆纤维预处理不同程度的降低复合材料防湿性能,MA增大。(10)阻湿剂的加入导致稻、麦秸秆纤维复合材料各项力学性能降低,IB、FS、MOE、TS、MOR、EOF及IS最大降幅分别为:56.25%、6.68%、11.31%、40.17%、54.74%、20.4%和26.46%(稻秸秆纤维复合材料),以及36.1%、56.2%、68.5%、56.5%、58.1%、20.3%和27.4%(麦秸秆纤维复合材料)。适量阻湿剂(1%)能提高复合材料防水防湿性能。(11)增塑剂的加入导致稻、麦秸秆纤维复合材料MOR和EOF略微降低,而其它力学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复合材料防水防湿性能也提高。(12)稻秸秆纤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随淀粉胶粘剂含量的增大均先增大后减小;淀粉胶粘剂含量为10%时,IB、FS、MOE、TS、IS均达最大值,淀粉胶粘剂含量9%时,EOR和EOF达最大值;麦秸秆纤维复合材料IB在淀粉胶粘剂含量为9%时有最大值,EOF和IS在10%时有最大值,而其它力学性能均随淀粉胶胶剂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稻、麦秸秆纤维复合材料2hTS随淀粉胶粘剂含量的增加而略有减小,吸湿率变化不明显。(13)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分析表明:基体和增强体两相界面结合存在明显缝隙、空洞现象,且随秸秆纤维尺寸的增大而变大,其中<0.2mm时,复合材料表面出现较多裂纹。综上所述,秸秆纤维预处理能不同程度的去除稻、麦秸秆纤维表面有机硅-蜡质层,使细胞壁物质充分暴露,且降低秸秆粗纤维、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秸秆纤维持水力增加,提高了其吸湿性能,同时降低其表面接触角,使秸秆纤维表面易被浸润,为淀粉胶粘剂和秸秆纤维的结合提供良好界面。复合材料性能随多个影响因素相互“竞争”的结果不同而有所差异。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淀粉胶粘剂表观粘度差异较大,但其制备的复合材料相关性能并未表现相似差异。秸秆纤维尺寸、预处理、阻湿剂含量、增塑剂含量及胶粘剂含量均对复合材料各项性能的影响差异较大。
其他文献
随着国民经济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企业的发展。在企业中采用财务报表分析,能够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保证企业中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因此,本文主要分析财
信息资源类型的多样性决定了采编工作对象的多样性,从而使采编职能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图书馆必须从利用自有的文献为用户提供服务,转变为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与各种先进技术为用
2017年3月14日,“美加力”轮顺利靠泊连云港港东联公司81泊位,该轮满载锰矿10.17万吨,这是连云港港首次整船接卸10万吨级锰矿船,也是该客户时隔三年后再次回归连云港。该客户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精准脱贫是我国当前三大攻坚战之一,打赢精准脱贫的攻坚战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审计机关作为政府组织机构之一,如何
本文研究电力系统的运行与控制问题,主要分两大部分:一是关于电力系统运行问题,包括:1.基于函数链网络(FLN)的极限切除时间(CCT)估计;2.人工神经网络(ANN)用于三相短路电流特征值估
目的揭示纤维母细胞mi RNA-21异常表达对尿毒症心肌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及机理。尤其是心肌纤维母细胞mi RNA-21异常表达致其旁分泌异常对心肌间质纤维化,心肌缺血,心肌细胞肥
会议
旅游景点介绍的主要目的是传递信息和吸引游客,其英译文本则应以此为原则,旨在向外国游客传递景点的主要信息,从而吸引国外游客。随着国际游客的日益增多,旅游景点介绍的英译问题
<高频电子线路>是通信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门课程内容繁多,概念抽象,公式复杂,传统的"注入式"模式教学效果不佳,若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电脑多媒体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