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AN纤维原丝经过预氧化处理后转化为耐热的梯形结构,这种耐热结构的形成源于预氧化阶段纤维内部的环化、脱氢及氧化等化学反应。DSC曲线显示,预氧化阶段结束后,纤维内部仍然在进行大量的放热反应,并且此时纤维内尚有很多未参与环化的C≡N官能团,在惰性气氛下对PAN预氧纤维进一步高温热处理,其内部组成和结构会继续演变,与预氧化过程相比,对PAN纤维预氧结构后续演变过程及整个低温碳化阶段结构演变研究较少。13本论文通过固体核磁(13C-NM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热重分析(TG)、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元素分析(EA)及激光拉曼光谱(Raman)等方法研究了PAN预氧纤维在低温碳化过程中的结构演变及其对热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 PAN预氧纤维内部主要含有两种特征结构,即C=C和C=N为特征的环化结构和以C=O和C-OH为特征的含氧结构。根据PAN预氧纤维后反应热行为特点,将常规的低温碳化过程划分为二次环化、裂解和结构重组三个阶段。2.二次环化阶段PAN纤维内部发生了分子内环化、分子间环化、环结构及氧结构的重排等反应,无氢芳香碳含量增多,含氧结构含量下降,环化效果与处理温度关系密切。实验表明,对常规的预氧纤维,在320-340℃下,二次环化的效果最好。3.在纤维后续的热裂解和结构重组阶段,二次环化效果具有继承性,经较佳的二次环化温度处理后的纤维,其碳纤维的石墨结构更加规整,纤维的碳收率提高,体现出良好的综合效能。4. PAN预氧纤维环化程度的升高对二次环化后的纤维的热稳定性影响不大,氧含量的升高对二次环化后的纤维的热稳定性影响较大。本论文的研究明确了PAN预氧纤维在低温碳化过程的结构演变规律,并探讨了二次环化阶段处理温度的不同对纤维热稳定性的影响,对碳纤维制备过程中工艺的选取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