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人物形象的东亚现代性特征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332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韩国国内开展电影振兴运动,借鉴好莱坞电影的发展经验和对本土电影发展道路的有益探索,使韩国电影在全球语境中迅速崛起并凭借文化和地缘优势,对东亚地区的文化影响力日渐增强。在全球化进程愈发加快,现代性危机及其反思愈发迫切的背景下,韩国电影聚焦当下现代性危机,通过对东亚现代性特征人物形象的独特建构,从一个特殊视角,实现了优质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换,为同属东亚儒文化圈的其他后发现代性国家提供了一种本民族传统文化特定选择之后的特殊的现代性形态,换言之,韩国电影的价值在于塑造了不同于西方现代性的特殊的“东亚现代性”的审美形象。本文以2011——2016年韩国电影为研究对象,以东亚现代性理论为支撑,从人物形象切入展开研究,力图探究韩国电影如何通过塑造“东亚现代性”特征的人物形象揭示当下社会的现代性缺陷,借助优质的传统文化,在传统与现代的转换中,生成反思现代性的情感结构和意义价值。论文分为五个部分:引言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研究背景与目的,整理国内外研究现状,阐明论文选题的意义价值。第一部分在对东亚现代性等相关概念和理论解读的基础上,侧重探讨韩国电影在内容创作和相关研究中对“东亚现代性”的成熟表达。第二部分重点从人物形象的情感类型、设定分类、审美特征三个层面展开对韩国电影“东亚现代性”特征的人物塑造的分析。第三部分从社会、文化和美学视角,对“东亚现代性”特征的人物塑造所产生的社会意义、文化意义、美学意义予以阐释。第四部分引入中国电影的现状,借鉴韩国电影人物塑造的优点,对比分析我国电影在人物塑造上的不足,以此为鉴提出相应的规避策略。
其他文献
采用语料库语言学视角,对比分析中国龙和西方“dragon”的异同,并进一步探讨中国“龙”的翻译,以建立对外传播中的中国文化自信。研究发现主要有三:其一,“龙”的词频远远多
课程标准建设是高职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通过高职教育课程标准的实施,能提高教学质量,突出高职特色,实现为社会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以需
【正】这种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
在美术专业中,水粉画对作画者要求较高。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同时兼顾造型和色彩塑造成为了其在学习过程中最大难题。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在传授技法的同时着力注重设计合理的
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鲜明的特色。宗教传播和人类的历史发展、文明进步密不可分。随着古代中国对外交往的扩大,道教的传播范围也
后发外生型国家倾向于用易操作的技术模仿代替艰巨的基本制度改革,最终导致改革失败或长远发展受阻,这是后发劣势。由于解放前政局动荡以及建国初期剧烈调整,中国大学的后发劣势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必须本着它独有的培养目标,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仅掌握必要的美术专业知识,更要让学生具有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增强美术创造性思维能力。实现这一
大学"写作"课程线上教学过程复杂,教师素养、教学过程、课程资源、课程成效是影响其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对大学"写作"课程线上教学质量的评价需要从这些基本框架出发,探究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