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效果一直是每位语文教师不懈探索的永恒课题。目前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阅读文本与教学技术方面,文本固然重要,但在教科书中与文本紧密相关的插图资源也是不容忽视的。教科书中的插图是学生手中最为直接的图像资料,它不需要借助其它媒介来发挥其作用,它比其他任何一种教学资料(如影像、声音资料)的获得更直接、更便捷。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科书插图大多被教师们束之高阁,笔者认为教科书插图在阅读教学中有重要的价值,有必要对其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进行系统地论述。导论部分首先明确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对象;其次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教科书插图的相关研究资料及文献,特别是国内关于初中语文教科书插图的研究文献;再次简单介绍本论文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案例研究法以及本研究在语文教学领域中的理论及实践意义。第一部分首先从教科书中插图的特性、分类以及不足三方面对教科书插图做一简单概述。其次分析语文教科书插图选编的依据:实证研究依据、学生心理依据以及图文关联依据,并以此作为本论文的写作依据。第二部分首先论述插图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特有价值: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观察能力、发展想象能力、提升审美意识、培养鉴赏能力、提高理解能力。之后,分析整理调查问卷,了解目前教科书插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插图的运用两种极端状况:不用教科书插图而滥用媒体图片。第三部分首先阐明运用插图进行阅读教学的几项原则:辅助性原则、灵活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然后从教师备图与用图两个方面提出了几点插图运用的建议。第四部分是以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为例从由图入文,整体感知文本、据文解图,解读人物形象、由图品文,了解创作艺术、为文配图,尊重学生体验四个方面探讨插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最后是结语部分,反思论文的不足之处:理论上存在某些不足,缺少实践经验,教学案例的操作性有待进一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