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梨树断陷是一早白垩世断坳型叠合断陷,位于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东邻郯庐断裂带,处于太平洋构造域与古亚洲洋构造域的交汇处。由于该断陷的大地构造位置极为特殊,再加上油气资源较为丰富,因此该地区受到了许多学者的长期关注,但通过多年的研究,学者对该断陷断陷期阶段的划分以及各个阶段力学性质上的认识还存在较大的分歧,以致对梨树断陷构造应力场的期次与性质存在多种不同的解释。为了深入了解梨树断陷断陷期各构造演化阶段的力学性质,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平衡剖面恢复技术对断陷各演化阶段的动力学环境进行深入解析,并利用ANSYS有限元模拟软件模拟了各阶段的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火石岭期,梨树断陷NW-SE和NE-SW向的平均伸展率分别为4.98%、2.68%,应力场模拟的平均伸展率分别为4.70%、2.83%,构造解析和应力场模拟结果一致,均显示梨树断陷处于右旋走滑伸展环境下,推测可能是由来自西南侧的新特提斯洋闭合造成的挤压和北侧鄂尔库茨克海关闭造成的挤压共同作用造成,而西南侧的挤压力更大;沙河子期,NW-SE和NE-SW向的平均伸展率为分别-0.60%、1.33%,模拟的平均伸展率分别为-0.60%、1.30%,构造解析和应力场模拟结果一致,均显示该期梨树断陷处于左旋走滑的挤压环境下,推测是由来自新特提斯洋闭合造成的挤压和太平洋板块向西北俯冲的挤压共同作用造成,但向西北俯冲的挤压力相对较小;营城期,NW-SE和NE-SW向的平均伸展率分别为2.90%、0.15%,模拟的平均伸展率分别为2.58%、0.10%,构造解析和应力场模拟结果一致,均显示该期断陷处于右旋走滑伸展的应力场环境下,推测是由来自北侧鄂尔库茨克海关闭造成的挤压和西南侧新特提斯洋闭合造成的挤压共同作用造成,但西南侧的挤压力更大;登娄库期,NW-SE和NE-SW向的平均伸展率分别为-0.23%、1.40%,模拟的平均伸展率分别为-0.33%、1.15%,构造解析和应力场模拟结果一致,均显示该期断陷处于左行走滑的应力场环境下,推测是由来自太平洋板块向西北俯冲、西南新特提斯洋闭合造成的挤压和北侧鄂尔库茨克海关闭造成的挤压共同作用造成,但向西北俯冲的挤压力更大。同时本研究也为进一步的认识同期周邻断陷的形成演化的动力学背景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