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区慢行交通优化研究——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h73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交通既是支撑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又是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和节点。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人口持续向城市特别是大城市聚集,交通需求急剧增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逐年加大。与此同时,大城市中家用轿车的年均增长速度持续保持在15%-20%以上。城市汽车化趋势在大部分城市中日益凸现,各种交通矛盾和交通安全隐患逐渐暴露出来。在对交通规划的反思中,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理论研究逐步形成热点,慢行交通的社会性和和谐性已开始显得越来越重要。城市交通建设不仅仅局限于道路的新增和拓宽,如何有效地提高道路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成为城市交通规划建设新的出发点。另外,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作为“以人为本”的低碳规划建设的一部分,其重要性已经显现,步行为代表的交通弱势群体安全问题开始得到社会关注。  本文首先介绍慢行交通出现的背景、概念及国内外对其的研究理论与实践,总结出国内外慢行交通研究的几种基本思路。由研究中总结出,慢行交通虽然在中长距离出行中存在劣势,但在短距离出行中需要提倡,因此要注重慢行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高度互动性,做好有效接驳,因此我们要将慢行交通在区域内部进行解决,并在区域与区域之间做好其他方式的转换衔接。而区域内得解决主要基于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慢行交通与土地混合利用高度相关性,在高强度土地混合利用的功能空间背景下,慢行交通呈现一种自组织状态,这种不规律的自发式的活动应该如何去组织;另一方面,基于街道的公共空间理念,城市街道空间应更具人性化,如何将城市街道重新以人的体验的角度进行组织。  基于以上问题,本文避免使用单一的交通计算方法,就交通论交通,而是基于城市规划的视角,立足于城市空间,从空间属性和空间关系两个方面对慢行交通的根源与载体展开讨论。借鉴交通与用地利用一体化理念,规划一种交通与功能空间协调的创新模式,进而构建新型慢行交通网络体系。确定城市慢行核,划分慢行交通引导区,合理衔接慢行区域内与区域间的交通。  最后以南京市鼓楼旧城区为例进行用地与慢行交通的一体化构建。分析该交通系统构建的技术流程,探讨其可行性,在政策层面探讨保证慢行交通长远发展相关措施。
其他文献
非线性建筑是近二十年来建筑界最热门的词汇,对于这类建筑,有很多理论方面的探讨,但实际建成的作品不多,相对于理论方面系统性的研究来说,非线性建筑的建造研究就显得很薄弱,只是一
从古至今水就与人类的生存、发展休戚相关。滨水地区特有的神奇魅力深深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伴随着滨水聚居的活动,人们创造了优美的滨水景观。世界上几乎
1.客房之于酒店建筑  在我们日常所接触到的酒店设计项目中,对酒店的公共部分(包括大堂,餐厅,会议室,商务中心,商业,娱乐及健身设施)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财力,而很多情况下却对作为酒
“宜居”是城市发展的本质追求和永恒不变的主题,也是人类生存居住的共同理想。在对宜居城市和城市形态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宜居理念指导下的城市形态研究对于实现上述共
近年来,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在我国建筑节能设计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开始在辅助可持续建筑设计的领域发挥作用,但是可持续建筑设计过程与建筑能耗模拟软件整合的应用还是比较
高层建筑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其建筑形式也日新月异,伴随着城市用地的紧张,高层建筑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城市用地的紧张,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由于高层建
针对当今城市用地紧张,满足人类在城市中心居住的要求,城市综合体项目功能要求配备酒店式公寓和住宅区功能。本毕业设计在导师工作室的实际项目——中城·国际广场城市商业综合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城乡发展面临的问题日趋明显,城乡“二元结构”极大制约了经济的健康发展。一方面,城市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地价节节攀升,农民被迫城市化,失地农民
城市特色问题近年来日益受到建筑学界的关注。论文从建筑学对城市特色的关注出发,广泛借鉴当今社会学、经济学、系统科学、自组织理论及相关城市研究的成果,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探
伴随着信息业的快速的发展,城市聚集度的提高,信息交换的需求量不断扩大,呼叫产业化进程更加活跃,呼叫产业建筑也应运而生。根据呼叫产业运营方式,运营需求,发展需求的特点,呼叫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