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东亚地区和欧美发达国家获得了巨大的经济福利。由于经济全球化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的形成,东亚地区凭借自身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优势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成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获得经济水平的大幅增长。欧美发达国家利用跨国公司为载体,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大量资本支持下,在全球化进程中掌握着获取较大经济收益的主动权。如果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不稳定的扰动因素的话,那么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和2011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使全球经济,特别是东亚地区警醒到全球化的发展使东亚地区过度依赖于欧美经济的危险性,欧美经济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使东亚地区意识到以前的“失衡中换发展”是不可持续的,为了地区经济的未来健康发展,东亚地区要主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减少对欧美经济的过度依赖,将巨额的外汇储备和高储蓄率留在区域内,促使东亚地区经济的内部循环发展。本文在经济全球化进入新调整阶段背景下,对金融危机后东亚出现的新金融合作进展主要进行定性比较研究。本文首先对经济全球化新调整阶段的概念进行了阐述,认为全球化在金融危机后需要进行调整,之前的“失衡中求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并总结出全球化新调整阶段世界经济发展出现的新特征,即世界经济结构进行着调整、汇率问题的显现、区域经济发展迅速和国际货币体系的调整。在第二部分,在紧密地联系全球化新调整阶段的背景下,对东亚区域金融合作的意义和发展现状进行了细致分析,认为东亚金融合作可以推动东亚地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维护东亚地区的金融稳定并有助于人民币的国际化从而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同时本文对于东亚清迈协议的多边化发展、东亚外汇储备的建立和亚洲债券基金进行了简要介绍和评价。尽管国内外学者对东亚货币一体化和经济一体化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是在一定时期内,本文认为一体化的实现不具有可能性,并对单一货币的实现的障碍进行了分析,主要障碍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仍然较大,这是东亚单一货币无法短期内实现的根本原因,而东亚合作发展缓慢的外在因素是东亚经济合作区域领导权归属问题。在第三部分,本文在东亚金融合作发展的新的局势下,对东亚在全球化新调整阶段的金融合作的发展进行了重点论述,认为东亚金融区域合作需要在建立区域性金融机构(如亚洲货币基金组织AFM)的基础上推动地区经济金融合作的向前发展,东亚外汇储备库的建立被认为未来亚洲货币基金的雏形,而亚洲货币基金的建立是推动东亚金融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东亚区域汇率安排一直是东亚金融合作的难点,本文认为亚洲货币基金的建立并实施监督协调、促进各国汇率制度调整、提供外汇融资等职能是大概率事件,为摆脱对美元的过度依赖和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爬行盯住货币篮子的汇率安排是东亚货币一体化过渡期的最优选择。对于亚洲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合作,本文认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合作对完善东亚资本市场、确保区域资金在区域内有效利用,并促进东亚经济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推动股票市场的合作应该受到东亚各国的重视。最后,本文从我国的角度分析了东亚金融合作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的意义。东亚金融合作可以给我国经济转型提供稳定的区域环境,区域合作会促进我国金融发展体系愈加完善,对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在全球化新调整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是经济发展结构转型和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因此,随着区域金融合作的发展,中国要加快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包括中国-东盟、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自贸区的建设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同时人民币国家化的进程是要在区域化的基础上进行国际化的,因此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结尾阐述了人民币区域化的进展、出现的问题以及境外人民币回流机制和离岸市场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