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MRI异机融合显像在难治性癫痫术前评估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r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探讨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磁共振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PET/MRI)异机融合显像在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6年5月-2020年10月期间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59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前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和PET/MRI异机融合显像对致痫病灶进行术前评估。以立体定向脑电图(Stereotactic Electroencephalogram,SEEG)或术中皮层脑电图(Electrocorticography,ECo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与MRI及18F-FDG PET/CT显像进行对比,分析18F-FDG PET/MRI异机融合显像在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根据Engel分级标准将难治性癫痫患者分为术后疗效良好组(EngelⅠ-Ⅱ)和术后疗效不佳组(EngelⅢ-Ⅳ),对两组患者的发病年龄,疾病病程,致痫灶位置(颞叶、颞叶外),MRI性质(阴性、阳性)以及在18F-FDG PET/MRI异机融合显像中检测到的病灶数目(单发、多发)、病灶范围(单侧、双侧)和病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 max)等可能影响患者术后疗效的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继而对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18F-FDG PET/MRI异机融合显像上病灶特点和部分临床指标与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前评估:59例患者中,MRI检查阳性率83.1%(49/59),正确定侧率71.2%(42/59),正确定位率57.6%(34/59);18F-FDG PET/CT显像阳性率98.3%(58/59),正确定侧率94.9%(56/59),正确定位率81.4%(48/59);18F-FDG PET/MRI异机融合显像阳性率100%(59/59),正确定侧率96.6%(57/59),正确定位率88.1%(52/59)。在致痫灶检出阳性率以及定侧定位准确性方面,PET/MRI异机融合显像优于单独MRI和PET/CT脑代谢显像。经皮尔逊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MRI与PET/CT显像之间病灶阳性率、致痫灶定侧及定位准确性均存在显著差异(χ2=8.121、P=0.004;χ2=11.800、P=0.001;χ2=7.835、P=0.005);MRI与PET/MRI异机融合显像之间病灶阳性率、致痫灶定侧及定位准确性亦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1;χ2=14.115、P<0.001;χ2=13.892、P<0.001);而PET/CT与PET/MRI异机融合显像之间病灶检出阳性率、致痫灶定侧及定位准确性无显著差异(P=1.000;P=1.000;χ2=1.049、P=0.306)。将PET/CT脑代谢显像和PET/MRI异机融合显像致痫灶定位情况行Kappa一致性检验,得Kappa值=0.740,根据Fleiss提出的三级标准划分为一般符合。预后判断:59例难治性癫痫手术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术后疗效良好组(EngelⅠ-Ⅱ级)45例,术后疗效不佳组(EngelⅢ-Ⅳ级)14例。经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18F-FDG PET/MRI异机融合显像上病灶数目、病灶SUVmax以及疾病病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23、P=0.001);而发病年龄、致痫灶位置、病灶范围、MRI性质单因素分析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356、P=0.591、P=0.616、P=0.766)。进而对病灶数目、病灶SUVmax以及疾病病程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变数目(OR=9.046,95%CI:1.496~54.686,P=0.016)、病灶SUV max(OR=0.599,95%CI:0.392~0.916,P=0.018)、病程(OR=1.013,95%CI:1.002~1.024,P=0.019)与难治性癫痫患者预后均具有相关性。结论:1.18F-FDG PET/MRI异机融合显像对难治性癫痫患者致痫病灶的检出阳性率和定侧、定位准确性显著高于MRI,略优于传统18F-FDG PET/CT脑代谢显像。2.18F-FDG PET/MRI异机融合显像上病灶数目、病灶SUV max与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后疗效具有相关性,病灶数目呈单发、病灶SUV max越低者术后疗效可能越好,可为临床判断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信息。3.癫痫病程长短与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后疗效亦具有相关性,病程越长,术后疗效越差。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回顾分析187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及66例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基线(即未行任何抗肿瘤治疗前)淋巴细胞-C反应蛋白比值(lymphocyte to C-reactive protein ratio,LCR)及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 to m
目的:分析96例胃癌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肿瘤病理特征、NAC前血液学生化指标、分子标志物与胃癌NAC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从而探讨最佳预测指标指导临床精准化治疗。方法: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肿瘤外科接受术前2~5周期NAC的96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归纳整理以上患者的临床人口学资料、肿瘤病理学特征、NAC前血液生化指标及病理标本中分子标志物表达情况,以肿瘤退缩分级(TRG
目的:探讨影响子宫内膜癌(EC)患者发生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的相关危险因素,筛出独立危险因素作为预测因子,构建预测模型,用于全面分期手术前预测发生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的风险,并进行危险分层,以期实现患者个体化评估和治疗。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妇科住院并经术后病检证实为EC的患者,经筛选符合条件者共268例,收集上述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然后进行单、多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低剂量米那普仑联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中重度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其安全性;进一步观察低剂量米那普仑与推荐剂量米那普仑对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并与低剂量米那普仑联合舒肝解郁胶囊进行对比。以期为临床抑郁症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更经济、更高效、更安全的用药方案。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11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理卫生科住院治疗的中重度抑郁症患者127例,有2例患
目的:探究小剂量右美托咪定硬膜外给药对于胃癌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式,纳入年龄40~65岁、BMI18~30kg/m2、ASAⅠ~Ⅲ级,首次行腹腔镜下胃癌切除术的患者81例,并将其随机分为三组:空白组(C组)为罗哌卡因胸段硬膜外阻滞组、静脉组(V组)为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静脉给药组、硬膜外组为(E组)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硬膜外给药组。所有患者
目的:观察舍曲林联合益生菌对首发青少年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为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提供新思路。研究方法:纳入2020.01-2020.12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理卫生科住院部的首发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年龄在13-18岁之间,自我否认出现过情绪高涨史,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24)评分≥20分,且为首次接受抗抑郁治疗的患
目的:2020年帕妥珠单抗被纳入中国医保为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带来了福音。本研究旨在研究真实世界中HER-2阳性乳腺癌曲妥珠单抗和常规化疗基础上联合帕妥珠单抗(双靶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的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率是否进一步提高,并分析影响pCR的相关因素以及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自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3月5日
目的本试验以60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老年糖尿病血糖变异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分级的相关性,分析血糖变异性是否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于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特需内科和内分泌代谢科住院部就诊的年龄≥60岁的老年糖尿病患者250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纳入在该科住院的年龄<60岁的非老年糖尿病患者129例和年龄≥60岁的老年非糖尿病患者7
背景: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到来,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增加人类(尤其是老年人)死亡的重要原因。氧化应激被认为是神经退行性疾病,尤其是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AD)等老年变性病发病的主要原因,而且此类人群神经元更易受氧化应激的影响。分泌蛋白和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重要的通讯形式,已有多项研究表明H2O2损伤条件下细胞释放的分泌蛋白和外泌体可以提高受体细
背景: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一种侵袭性高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前3,5年生存率低(35.9%),总体预后差。GC因其显著异质性被分为不同的亚型,各种亚型的治疗方式、效果及预后也有所不同。虽然一些临床特征的整合可以作为预测GC患者预后的指标,但GC个体变异和预后差异的机制尚不明确,预后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对肿瘤基因组和免疫微环境认识以预测GC个体预后是一个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