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DSSCs)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低成本、高效率的光伏器件,在国际社会中引起了广泛关注。近年来,其在制备工艺和光电转化性能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是,传统平板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Planar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PDSSCs)往往以硬质材料作为基底,其抗外力能力差,空间限制大,整体重量大,制约了其便携性,应用面较为狭窄。目前,柔性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现在普遍以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者PEN(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结合ITO(铟锡氧化物半导体)薄膜导电层作为基底,其柔韧性,透光性,耐用性良好,但是由于其制备价格高昂,透光性随日常使用衰减,吸附性逐渐减弱的特性,限制了其大量生产的可行性。本文研究以聚合物为基板,通过紫外固化的方式制备基板,此种聚合物基板制作工艺简便,透光性良好,并且适合于大规模批量生产;光阳极导电层一般采用透光性,导电性,稳定性良好的ITO溅射层来制备柔性太阳电池光阳极导电层,但是其制作工艺复杂,价格昂贵,本文研究采用纳米银线铺设的透明导电层配合纳米银颗粒制备出光阳极的透明导电层,此导电层有透光性良好,柔韧性好,导电性良好的特点,并且在试验中可以得到其性能可以和传统的FTO玻璃媲美;纳米晶二氧化钛薄膜的制备一般是采用高温烧结为矿物结构,但是高温处理之后的柔性基板在耐久和柔韧性上都会大打折扣,而且用高温处理也会消耗较多的能源对环境也造成一定的污染,所以需要利用低温的方法制备TiO2薄膜,本文章研究采用刮涂法和丝网印刷,结合低温退火及高压法,在柔性导电基板上制备TiO2薄膜电极,薄膜拥有良好的柔韧性以及完整性;然后再在TiO2薄膜电极上附着光敏染料,通常的光敏染料吸附是将太阳电池TiO2薄膜电极浸泡在染料溶液中,此浸泡方式针对我们低温制备的TiO2薄膜电极会稍有影响,部分结合不够牢固的TiO2分子会脱落,影响整体太阳电池的效率,本研究利用一种特殊的浸泡方式来处理低温纳米TiO2薄膜电极,吸附光敏染料;最后结合铂对电极组装成完整的柔性染料敏化太阳电池。本文首先对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结构、工作原理与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并分析当下柔性太阳电池各方面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结合实验室特点,对采用新的工艺方法制备出柔性染料敏化太阳电池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使用紫外光照射的方式在室温下固化有机聚合物来形成柔性透明基板,采用虹吸法控制柔性透明基板的厚度,通过控制紫外光照的时长来控制柔性透明基板的透光程度和抗弯折程度。然后结合纳米银线在基板上的铺设,将银线嵌入在柔性透明基板上制备得到柔性透明导电基板来替换传统的ito/pet和ito/pen柔性透明导电基板,并检测其导电性和透光性,在结合最优化的基板厚度以及纳米银线层数的情况下得到的柔性透明导电基板可以在导电性和透光性上媲美传统的fto玻璃,且在透光性上略强于ito/pet和ito/pen柔性透明导电基板。利用该基板可成功制作成柔性染料敏化太阳电池。2、在采用纳米银线/有机聚合物透明导电基板的基础上添加纳米银颗粒对导电基板进行优化,可以得到可长时间存放,耐电解液腐蚀的导电基板。已经涂布好的纳米银线网络中合成纳米银颗粒,最终得到添加纳米银颗粒的纳米银线/有机聚合物透明导电基板,比之前制得的纳米银线/有机聚合物透明导电基板导电性更好、更稳定,长时间存放导电性能衰减减缓,这样制得的柔性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有所提高。3、针对现有低温二氧化钛纳米薄膜的制备方式,结合添加了纳米银线/有机聚合物透明导电基板的特性,选择丝网印刷法结合低温干燥方式为最优化的柔性太阳电池光阳极的制备方式。通过研究前人提出的低温高压二氧化钛纳米薄膜的制备方式在本研究的柔性透明导电基板上的应用,研究得出低温高压法并不适合于本研究采用的柔性透明导电基板,最终采用丝网印刷的方式在柔性透明导电基板上涂覆纳米二氧化钛薄膜,并利用低温干燥方式处理纳米二氧化钛薄膜。4、开发一种新的染料附着方式将光敏染料附着在纳米二氧化钛薄膜上。这种方法能在保持纳米二氧化钛薄膜的弯曲性能和完整形态的前提下,尽量多的将光敏染料附着在纳米二氧化钛薄膜上。使用这种方法制备出的柔性染料敏化太阳电池能达到0.8%的光电转换效率。最后在采用添加纳米银颗粒的纳米银线/聚合物柔性基板,结合丝网印刷低温干燥的纳米二氧化钛薄膜,采用这种新的染料附着方式,配合隔离层的设置制备出新型柔性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其开路电压0.60v,短路电流5.031964ma·cm2,填充因子0.3530的新型柔性太阳电池阳极,最大光电转换效率达到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