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中,信息化成为了工业技术革新的最大推手。对于处于信息时代的中国企业,这一点也是相同的。在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党认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对于企业改革而言意义重大,两者的融合是企业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强企业创造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但学界对于信息化是通过那些具体方面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用于哪些具体方面才能更有效率并未达成共识。本文旨在通过研究企业信息化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联关系,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政府宏观政策与企业微观决策提供理论上的参考。本文的实证研究思路是:首先通过层次分析法,分别构建出企业竞争力水平与企业两化融合水平的指标体系,将通过调查问卷获得的山东省企业相关数据代入,计算相关基础数据,为之后的实证分析打下基础;其次,通过描述统计量分析,直观地对二者的关联关系、行业与地域因素对两化融合水平的影响形成判断,之后通过一元回归再进一步验证描述统计量分析中对二者相关关系的直观判断;再次,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来验证行业与地域因素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是否显著,结果发现行业影响显著,山东省内地市间的地域因素影响并不显著,因此本文将最终的研究范围锁定在山东省制造业企业;最后,通过对山东省制造业企业数据执行结构方程分析与典型相关分析,文章得出了关于二者因果关系和具体影响路径的结论。本文拟达到的目标:(1)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出操作性较强的且贴近现阶段企业实际情况的两化融合水平评价体系和企业竞争力水平评价体系,从而便于执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和企业对自身两化融合水平与企业竞争力水平的评估。(2)基于构建的评价体系,以山东省制造业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两化融合水平与企业竞争力的关联关系和因果关系,两化融合促进企业发展与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具体路径,并得出两化融合度对企业竞争力各个方面的作用程度以及两化融合内部的各个方面对企业竞争力各个方面的作用程度。(3)通过描述性统计量分析,得出现阶段山东省两化融合和企业竞争力的整体水平与分布状态,并对山东省工业企业信息化水平与企业竞争力水平的地域分布和行业间分布进行归纳,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创新点内容如下:(1)本文构建了包含行业因素、地域因素、两化融合水平三个自变量与企业竞争力水平这一因变量的多元回归模型,进而分析各个因素与企业竞争力水平的关联关系,分析发现行业与两化融合水平对企业竞争力水平影响显著,山东省内部地市间的地域差异对企业竞争力水平影响并不显著。基于对上述因素相关关系的实证分析,本文将结构方程与典型相关分析的范围缩小在山东省制造业企业。结构方程分析中,本文引入了其他与“两化融合水平”及“企业竞争力水平”相关的重要变量(高层稳定性、管理效率、人员素质和企业信息化水平革新度),通过研究发现,两化融合水平更多地决定了企业竞争力水平,并得出了两化融合水平影响企业竞争力水平的定量数据。(2)基于两化融合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这一实证分析结论,本文利用典型相关分析进一步探讨了两化融合水平中的各个因素对企业竞争力水平中的各个因素的影响大小。典型相关分析实证结果发现两融合水平对企业竞争力水平中的经济效益与管理水平指标影响较大,对财务状况与科技创新影响较小,同时也验证了Tallon(2000)提出的企业信息化目标(①增加企业外部竞争力,维持市场地位;②提升企业内部管理的效率)。验证了企业信息化目标也就是验证了企业信息化建设所应该关注的两个方面,从数字的角度说明了信息化是通过外部环境(主要由经济效益代表)和内部结构(主要由管理水平代表)两个方面来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的。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信息化是工业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信息化建设将成为未来企业投资的重要领域。研究清楚信息化作用于企业竞争力水平的着力点和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所面临的瓶颈对于未来的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