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氟尿嘧啶—纳米炭微粒缓释系统治疗小鼠肉瘤的实验研究 纳米炭是指粒径在10—1000nm范围的纳米级活性炭微粒。当活性炭粒子直径降到该纳米级后,会获得一些特殊性质,具体表现为:粒子表面积剧增,可达1480m2/g,吸附能力大大增强,稳定性大大提高,因而具有功能性缓释性;淋巴趋向性;局部滞留性;制剂可吸附于肿瘤表面;毒副作用小等特点。本研究充分利用其以上特性,将纳米炭作为药物载体携带化疗药物而制成具有淋巴靶向性的药物缓释系统,将化疗药物运至瘤区后持续释放,在局部达到有效浓度并维持一定时间,以减轻对全身的毒副作用,提高治疗指数。 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探讨氟尿嘧啶纳米炭缓释系统用于小鼠S180肉瘤移植瘤模型瘤内局部给药的抗肿瘤活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第二部分通过观察氟尿嘧啶纳米炭缓释系统在小鼠S180肉瘤移植瘤模型局部给药后的移植瘤及外周血内的药物浓度—时间变化,比较其移植瘤内与外周血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差异,同时比较其与单纯氟尿嘧啶瘤内用药组药代动力学参数的组间差异,证实该系统治疗实体肿瘤的高效低毒作用,第三部分我们旨在将前两部分得到的研究结果,应用现代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编程,建立可供参考的小鼠瘤内给药的数学模型,模拟小鼠瘤内给药的药物释放规律,得到一定用药剂量下的血药浓度及瘤内药物浓度,预测该剂量下的全身毒性和治疗效果,由此合理掌握用药剂量,构建从动物模型到人的临床应用的桥梁。具体方法及结果如下: 第一部分:氟尿嘧啶纳米炭缓释剂瘤内注射治疗小鼠肉瘤的实验研究 在该部分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建立小鼠S180肉瘤移植瘤模型的昆明小鼠80只,随机均分为8组,分别为正常组,荷瘤模型对照组,氟尿嘧啶注射液静脉注射组,氟尿嘧啶注射液瘤内注射组、空白纳米炭混悬液瘤内注射组及氟尿嘧啶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