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就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而且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级政府也非常重视,党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在通过大范围的调研之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以此来保障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然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一个巨大而又复杂的工程,如果仅凭政府和地方相关部门的努力,是无法从根源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还需要社会、高校还有大学生自身不断从各方面找原因,才能真正把这个问题在源头上彻底解决。本文在通过对近几年国内的就业指导工作发展状况的系统分析与整理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就业指导的概念,并确定其内在的理论基础和内涵。文章对国内就业指导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与国外的就业指导体系进行比较,从而阐明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亟需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以及国外就业指导模式和经验为我们提供的重要借鉴价值。论文以泉州师范学院为载体,分析泉州师范学院就业指导在突出自身办学特色、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竞争力、强化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也存在就业指导形式单一化;“就业指导内容缺乏全面性、实用性;就业指导人员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就业指导重短期,轻全程;学生对就业指导满意度低,就业信息渠道不畅通”[1]等与其它高校都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明确建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体系模型的设计,提出构建这一体系的系统性、层次性、全面发展、实效性四个原则,以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共处为目标和要素;提出通过建立和谐的就业指导观念、“培养专业化的就业指导人员队伍、创新就业指导课程、建立高效的就业信息网络”[2]拓宽就业渠道、完善就业咨询服务功能、实现个性化就业指导等实施的具体建议。论文研究观点试图能进一步指导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从而把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体系从理论走向具体的实践,把就业指导真正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学习生涯,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就业竞争力,实现学校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