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范围内,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进展期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效果仍不理想。消化道肿瘤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加之手术前、后禁食和化、放疗等的影响,机体脂肪储备和瘦组织群体进一步耗竭。如上述因素持续存在,而营养支持不充分,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进一步下降,肠屏障结构和功能受损,感染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将明显上升。因此,对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至关重要。临床营养支持的方法主要分为全肠外营养(TPN)与肠内营养(EN)两大类,两种营养支持方法各有优点,又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两种营养支持方式在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临床产出的相关研究较为分散,且各项研究的结论也存在差异。本课题第一部分运用Meta分析方法,通过纳入对比肠内营养(EN)与全肠外营养(TPN)支持在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应用的文献,评价两种临床营养支持方式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胃肠道功能尚不能使用时,通常采用全营养混合液(TNA)进行TPN支持。TNA的化学性质较为复杂,在不同的个体间存在差异性且需要每天临时配制,临床使用中往往存在着能量供给量不适宜、营养药物选择不合理等情况。本课题第二部分回顾性调查某三甲医院消化道肿瘤切除术后行TPN支持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临床药师通过参与TNA处方的设计,提供个体化全营养混合液(TNA)组方对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1.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对比的Meta分析通过检索Medline(Pubmed)、Embase和Cochrane database上对EN和TPN支持用于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的RCT(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类文献,采用RevMan5.1进行Meta分析。共纳入20篇文献,其中10篇文献进行两种营养支持营养指标Meta分析,16篇文献进行两种营养支持的安全性Meta分析,10篇文献进行两种营养支持的住院时间的Meta分析;营养指标血清总白蛋白(TP),转铁蛋白(TFN)与血清白蛋白(ALB)的合并WMD值分别对应为2.32、0.13与1.22,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前白蛋白(PreALB)与淋巴细胞计数(LYM)的合并WMD值均为0.01,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合并OR值为0.74,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住院天数的合并WMD值为-1.47,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显示,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采用EN支持相对于TPN支持,可更有效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2.临床药师对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全营养混合液组方的干预研究回顾性调查某三甲医院87例行消化道肿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临床药师参与会诊并提供个体化TNA组方的干预组(23例)与临床药师未参与治疗的对照组(64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d1、术后d1及d5的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与淋巴细胞计数(LYM)的测定值及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结果显示,干预组术后d5各营养学指标较术后d1有显著增加(P<0.05);干预组术前d1各营养学指标较对照组术前d1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d5较对照组术后d5有显著增加(P<0.05);干预组的住院时间(10.8±2.2)d显著低于对照组(14.9±2.4)d(P<0.05);干预组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临床药师参与消化道肿瘤患者肠外营养支持并提供药学服务,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态,提高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