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伦理学是关于道德的科学,而道德关系到人们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体育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的构建需要进行价值判断,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人,这些都要求体育教学要按照符合伦理的方式进行,因此需要对体育教学进行伦理学的审视。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教育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教师的教学伦理和学生的道德品质的生成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体育教学的生命性、教育性和交往性决定体育教学具有伦理性。体育教学伦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不同历史时期体育教学伦理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活动都要进行价值判断,必然要受到各种规范的规约。这些教学规范中蕴含着丰富的伦理内涵,主要包括:人道主义、教学自由、教学正义、尊重、责任和关爱等。体育教学环境同样蕴含着伦理内涵,对体育教学环境评判的伦理依据是学生当下的人身安全、身心健康以及未来的成长和发展。体育教学伦理的最终归宿是学生的道德品质,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精神、责任感、意志品质和规则意识。以自行制定的体育课堂伦理观察量表为观测工具,对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伦理现状进行了课堂观察。不同教龄的体育教师的教学伦理表现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性质学校的体育教师的教学伦理表现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中学和小学的体育教师的教学伦理表现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性质学校的体育教学物质环境的伦理表现存在差异;不同教学内容的体育课堂人文环境伦理表现存在差异;不同性质学校学生的课堂道德品质表现在规则意识这一观察点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不同教学内容的课堂中,学生在行动配合、语言交流、克服困难、整理器械、保护帮助和违反运动规则等这六个观察点存在显著性差异。运用自行设计的量表对体育教学影响学生道德品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学生在体育教学影响下形成的合作精神、竞争精神、责任感、意志品质和规则意识可以迁移到日常生活情境中去;体育教学对男女生的竞争精神和意志品质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体育教学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精神、责任感和规则意识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不同年级学生意志品质的影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提出体育教学伦理的影响因素,以及提升体育教学伦理的对策。影响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道德观念;应试教育观和生物体育观;体育教师的道德水平和德育能力。提升策包括:贯彻素质教育观;树立人文体育观;提升体育教师的伦理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