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东莞市常平镇实现了从一个农业镇向工业城镇的飞跃。当前,由于常平镇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而需要对经济发展战略作出相应的调整。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政府亟需转变调控方式,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结合来调控经济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因此常平镇需要通盘考量自身优劣势,制定适应自身实际的正确战略,才能确保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本文运用战略管理的相关理论工具,对常平经济发展现状和优势、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常平经济发展战略和实施措施。通过分析本文发现:
1、常平镇具有独特的交通地理优势,制造业基础扎实,商贸业、物流业两旺,发展的潜力大,但也面临着国际市场萎缩、经营成本上升、区域竞争加剧的挑战,同时还存在着自身资源不足、经济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薄弱和城市环境不理想等因素的制约。竞争态势矩阵和价值链分析表明,常平最大的竞争优势在于其交通枢纽的地位。
2、为巩固和发挥优势,常平应确立建设“国内一流经济强镇”的愿景,明确“打造珠三角交通枢纽,建设现代化商贸名城”的使命,提出了“发展源于创新”的核心价值观。
3、在明确定位方向的前提下,确立常平“产业城市双突破”的总体战略,以工业化、城市化带动现代化。在业务层,应实施集中差异化战略,实行政策倾斜、服务倾斜、财政倾斜和资源倾斜,推动优质资源重点项目和目标产业集中。在职能层,应突出依法治镇,突出政府统筹,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搭建起人才、技术、资金充分交流的平台,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同时坚持市场导向和政府调控结合,外向带动与激活民资并重,制造业升级和服务业升级同步,优化增量和调整存量并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
4、在战略措施方面,政府应抓好集中抓好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围绕核心,提升产业水平;二是把握关键,推动自主创新;三是做强优势,打造先进城市;四是完善机制,转变发展模式;五是狠抓协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本文对于常平镇的发展战略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对同类城镇的发展也具有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