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岩莓茶中二氢杨梅素的纯化及功能研究

来源 :河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em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湖南张家界茅岩莓茶叶为原料,采用乙醇作为提取剂,回流提取二氢杨梅素。采用超滤分离、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纯化的方法对茅岩莓二氢杨梅素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体二氢杨梅素,并用高效液相法检测其纯度,最后研究二氢杨梅素对多种细菌的抑菌作用。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采用溶剂提取法回流提取茅岩莓中二氢杨梅素,提取剂为70%乙醇溶液。以二氢杨梅素提取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三个因素(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对二氢杨梅素提取率的影响,通过中心点试验确定了茅岩莓中二氢杨梅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提取时间为75min,提取温度为67℃,料液比(g/mL)为1:28。采用此工艺提取二氢杨梅素,提取率可达17.55%。经紫外法测定,粗提物中二氢杨梅素的纯度为32.75%。⑵采用聚砜膜(截留分子量为10000D)对茅岩莓二氢杨梅素提取液进行超滤分离。以膜通量和二氢杨梅素纯度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超滤时间、料液浓度、料液温度、压力对超滤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的分离工艺参数:料液浓度为0.5 mg/mL、料液温度为35℃、超滤压力为0.2 MPa。采用此工艺,超滤的初始膜通量达到0.215 mL/(cm2·min),二氢杨梅素纯度由32.75%提高到60.1%。随后采用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对超滤分离后得到的二氢杨梅素产品进行进一步的纯化,收集与标准品图谱相近的洗脱液,浓缩干燥,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检测,分离出单体二氢杨梅素。经检测,单体二氢杨梅素纯度为95.1%。⑶采用牛津杯法研究了二氢杨梅素对多种细菌的抑制作用,并以广谱抗生素硫酸庆大霉素作为阳性对照。结果显示,二氢杨梅素对各供试菌均具有抑制作用,其对各供试菌抑制作用强弱依次为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枯草杆菌、志贺氏菌、大肠杆菌、蜡样芽胞杆菌、禽多杀性巴氏杆菌。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二氢杨梅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其对八种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沙门氏菌0.12 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0.24 mg/mL、绿脓杆菌0.24 mg/mL、枯草杆菌0.24 mg/mL、志贺氏菌0.24 mg/mL、大肠杆菌0.47 mg/mL、蜡样芽胞杆菌0.94 mg/mL、禽多杀性巴氏杆菌1.88 mg/mL。随着温度的升高,二氢杨梅素的抑菌活性略有下降,但是下降幅度并不明显,表明二氢杨梅素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酸性和弱碱性条件下,二氢杨梅素的抑菌活较强,而在中性和强碱性条件下,二氢杨梅素的抑菌活较弱。添加食品防腐剂山梨酸和苯甲酸,可增强二氢杨梅素的抑菌活性,但增强效果并不明显,且二者复合添加对二氢杨梅素抑菌活性的增强效果不如单独添加其中一种。添加食品抗氧化剂丁羟基茴香醚(BHA)可显著提高二氢杨梅素的抑菌活性,而抗氧化剂维生素C(Vc)的添加则使得二氢杨梅素的抑菌活性略微减弱,且二者复合添加对二氢杨梅素抑菌活性的增强效果不如单独添加BHA。
其他文献
金银花中酚类物质含量丰富,在干燥过程中易发生褐变反应造成品质劣变。前期研究结果证实,金银花褐变是由多酚氧化酶(PPO)催化氧化酚类物质发生酶促褐变造成的。本文对金银花热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