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银花中酚类物质含量丰富,在干燥过程中易发生褐变反应造成品质劣变。前期研究结果证实,金银花褐变是由多酚氧化酶(PPO)催化氧化酚类物质发生酶促褐变造成的。本文对金银花热泵远红外和热泵微波联合干燥品质控制进行了研究,比较了不同干燥方法对金银花品质的影响。然后初步研究在干燥过程中功效成分的降解变化规律及与褐变度的相关性,并通过体外模拟酚类物质酶促褐变反应,揭示其褐变代谢机制,为金银花干燥过程品质劣变的机理探讨和获得高品质金银花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为了提高金银花干燥综合品质,以绿原酸、木犀草苷、花色苷含量及褐变度为质量控制指标,研究热泵远红外和热泵微波联合干燥金银花方法。所得热泵远红外最佳干燥工艺:热泵温度39℃,转换含水率55%,辐射板温度90℃,此时干燥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为4.0860mg/g、木犀草苷含量为0.0906mg/g、花色苷含量为0.1161mg/g和褐变度为0.8596。热泵微波最佳干燥工艺:热泵温度38.5℃,转换含水率50%,微波功率119W;此时干燥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为4.7950mg/g、木犀草苷含量为0.0564mg/g、花色苷含量为0.1136mg/g和褐变度为1.0514。对比五种干燥方法所得金银花品质,就感官品质来说,联合干燥相对综合考虑较好;复水性微波干燥最好,热泵微波干燥金银花绿原酸含量最高,热泵远红外干燥木犀草苷含量最高、花色苷含量最高,热泵微波干燥花色苷含量次之;微波干燥褐变度最大,总的来说两种联合干燥方式所得金银花品质较好。采用50℃热泵干燥金银花,得出绿原酸损失24.02%,木犀草苷损失16.32%,花色苷损失了16.95%,金银花发生严重褐变,呈黑褐色,褐变度值增大至1.724。而不同热泵温度干燥金银花的褐变度与绿原酸、木犀草苷和花色苷含量的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9935、0.9261和0.9608,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表明这三种酚类物质对金银花干燥褐变有很大的作用。本试验以酚类物质标品来体外模拟金银花酶促褐变反应,通过HPLC分析氧化产物得出,绿原酸和PPO很快发生反应,在0~10min反应过程中绿原酸呈先降低再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表明绿原酸在参与酶促反应过程是循环或可逆的;而木犀草苷、花色苷不能直接和PPO反应,但加入绿原酸后,都发生了反应。利用HPLC-MS分析氧化产物得出,绿原酸酶促氧化反应途径复杂,在PPO的催化氧化先生成绿原酸醌,羟基化后生成羟基绿原酸或羟基绿原酸醌衍生物。而木犀草苷和花色苷则在绿原酸共存下,在酶促氧化反应过程出现羟基化木犀草苷或花色苷,也有二聚体反应产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