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 PR)又名奥耶兹氏病,是由猪疱疹病毒1型(Suid herpesvirus1, SuHV-1)亦称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引起的猪、牛、羊等多种家畜及野生动物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奇痒、发热、脑脊髓炎、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障碍。猪是其主要的宿主和传染源。目前,免疫接种经典PRV Bartha-K61弱毒疫苗是防控伪狂犬病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近年来在我国很多地区的伪狂犬病疫苗免疫猪群中接连爆发了新的伪狂犬病疫情。研究表明,现行的Bartha-K61疫苗株不能对当前流行的PRV变异株提供完全免疫保护,并且PRV变异株还在继续流行,感染和发病猪场将进一步增多。因此,研制针对PRV变异株的疫苗十分紧迫。本研究从天津某免疫过PR疫苗猪场的发病仔猪脑组织中分离到了一株PRV变异株(命名为PRV TJ株)。经序列比对分析,该毒株与近年来分离的PRV流行毒株位于进化树的一个独立分支,与经典强毒株PRV Kaplan株和Becker株的亲缘关系较远,其gE基因和gI基因序列均发生了氨基酸的突变、插入与缺失。猪和绵羊免疫攻毒试验结果显示,Bartha-K61疫苗不能对PRV TJ株感染的动物提供完全免疫保护。本研究以PRV TJ株为亲本病毒,参照PRV Bartha-K61株的基因缺失部位,构建用于同源重组的转移载体,采用改进的方法拯救gI/gE双基因缺失病毒rPRVTJ-delgI/gE,对其进行PCR、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测序鉴定,结果显示,该病毒已正确缺失gI和gE基因。经对其体外生长特性分析,该病毒在PK-15细胞上形成病毒蚀斑的速度较亲本病毒慢,蚀斑形态和大小没有明显差异,但该病毒的体外生长动力学比亲本病毒弱。本研究还对该双基因缺失病毒rPRVTJ-delgI/gE进行了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评价。结果显示,将rPRVTJ-delgI/gE以不同剂量(103、104、105、TCID50)接种猪只(n=5)后,免疫猪未出现任何异常临床症状,产生了PRV特异性抗体,用PRV TJ株攻击后,不同剂量rPRVTJ-delgI/gE免疫猪产生的特异性抗体进一步升高,并持续到试验结束,产生的中和抗体水平显著高于Bartha-K61疫苗株免疫猪,而且rPRVTJ-delgI/gE免疫猪无临床症状、不排毒、无病理变化,均得到了完全保护,而Bartha-K61疫苗株免疫猪攻毒后出现了排毒和gE特异性抗体转阳,未得到完全保护。这表明,rPRVTJ-delgI/gE对猪只安全,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是一株很有希望的PRV基因缺失疫苗候选株,可望用于防控当前流行的伪狂犬病变异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