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学者Robert D·Behn认为激励问题是公共管理学的三个大问题之一。从当前我国的公共管理实践来看,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服务型政府建设,需要各级政府公务员尤其是广大的基层公务员高效负责地工作。如何调动基层公务员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不仅是一个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激励问题。然而由于我国的公务员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干部人事制度的基础上建立的,而且在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才正式实施,使得我国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建设还很不完善,从而导致基层公务员激励效果不佳,工作动力不足,因此急需创新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以提升基层公务员工作绩效。当前绝大多数研究并没有区别不同层级公务员的异质性,主要从整个公务员群体角度研究公务员激励机制,我国《公务员法》也是从全体公务员角度对公务员激励问题进行的相关规定,并未明确对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进行立法。本文针对上述问题主要有两点创新:一是着重从基层公务员这一特殊群体探讨其激励机制;二是把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看作是在特定激励环境中由激励理念、激励制度和激励方法构成的有机系统,并从上述要素对其进行创新完善,这不同于绝大数研究者仅从制度建设层面对公务员激励机制进行研究。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法,利用多种理论工具如激励理论和人性假设理论对创新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进行了探讨。文章分析了基层公务员的独特性和需要特征,以马克思“利益人”假设为人性预设,指出了创新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必要性,考察了我国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现状,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的成因,最后提出了创新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