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问题是世界各国人民关注的重点问题,影响着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解决贫困问题不仅是人类面临的共同任务,同样也是中国面临的重要课题。长久以来,我国政府对于贫困问题的关注度逐年升高,我国政府在扶贫治理的道路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财政扶贫资金是扶贫工作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政府下拨的资金,能否真正用到实处,实现精准扶贫,是扶贫效果的关键所在。在扶贫资金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单个部门的扶贫资金金额较少,资金使用容易分散,并且分配权在县级部门,扶贫资金在层层下达中容易流失是当前我国农村扶贫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而碎片化的投入和部门管理分割化则是导致问题出现的内在原因。正是上述这些问题造成了我国农村基层党建难以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受到制约,脱贫步伐难以加快的现状。这不但影响了我国农村扶贫资金的有效使用,而且也制约了我国扶贫事业的开展。为了找到解决办法,本文将以广西凤山县创新实践为例,通过依托整体性治理理论,来阐述广西凤山县的扶贫开发工作的范围,工作范围,资金流转程序,资金下放管理措施这一创新行为。并创建出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生活水平和收入状况,公共服务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是否得到了有效利用为标准的有效性评价体系。通过对照上述标准,得出凤山县的整合下放创新实践是有效的,同时总结出凤山县的创新实践所取得的成效和经验。为进一步改善农村扶贫资金使用有效性找出新途径提供了新思路。针对我国扶贫资金存在的问题,政府部门应整合资源加强各部门沟通,避免部门管理分割化,带来的资金无法有效使用的问题。以满足公民的需要,提供低成本和高质量的服务为目标。调整政府扶贫角色定位,建立农村扶贫帮扶机制,创新财政资金运用方式,提高财政对金融扶贫的可持续性投入,加强项目资金监管监督,落实扶贫考核机制,准确界定扶贫资金的投向及运作,促进农村扶贫事业的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