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学者阿皮亚曾提出“厚翻译”理论来解决由弱势文化源语言向强势文化目的语转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他的“厚翻译”主要提倡采取加注等手段,对原文的术语进行解释,以弥补文化缺省现象。随着国外学者研究中国文化的不断深入,出现了众多语言形式为外族语言,但核心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著作。其中的许多优秀论著以其独特的观察视角、通过严谨的调查以及深入浅出的语言论证,不仅为西方读者呈现出别具一格的中国文化,而且对中国国内重视传统文化大有裨益,非常值得翻译成中文。然而,在翻译相关研究著作过程中,由于中国读者对所涉及文化内容比较熟悉,不可避免出现内容与形式的冗余现象。基于此种现象,本文研究倡导一种与“厚翻译”相对应的“薄翻译”观。薄翻译指翻译外族语言(尤其是英语)介绍原有中国文化事物的源语文本过程中,主要采取省略、回译、概括化等翻译技巧对原文中冗余信息,进行删减提炼的翻译理念。本文选取美国碧波地博物馆(Peabody Essex Museum)中国艺术文化部主任及前馆长白铃安(Nancy Berliner)所著的《荫馀堂——建筑风格与一户中国家庭的日常》中第三章案例,采用薄翻译理念和原则,进行翻译。此章节专门介绍徽派民居建筑与文化,作为体现薄翻译理念的典型源语文本,通过案例分析,提炼了薄翻译的适用原则、具体翻译技巧(如省略、回译、概括化)以及注意事项。总之,本文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界定了薄翻译的概念、探讨了薄翻译的适用原则和具体翻译策略,这对把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英文作品回译成中文,具有一定帮助和启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