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回音壁模式光学微腔的非线性效应及应用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dui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学微腔,通过循环谐振作用将光场长时间限制在其中,可极大地提升腔内光功率,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基础物理研究以及光电子器件领域。相比其他类型的光学微腔,回音壁模式光学微腔具有极高的品质因子与较小的模式体积,显著地增强了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因此受到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过去的二十年间,不同材料以及形态的回音壁模式光学微腔被发明并制备,以满足不同的研究与应用需求。基于回音壁模式光学微腔的非线性效应,特别是光学频率梳与受激布里渊散射,在窄线宽激光器以及微波信号产生等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以回音壁模式微棒腔为研究课题。首先研究了微棒腔的加工、优化、模式控制以及封装技术,在此基础上对基于微棒腔的克尔光频梳的产生与性能优化技术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基于微棒腔的克尔光频梳以及受激布里渊散射在大容量光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工作如下:1.研究了微棒腔的加工、优化、模式控制以及封装技术。通过对加工技术的优化,提升了微棒腔的Q值并实现了自由频谱宽度的高精度优化。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微棒腔的回音壁模式激发控制方法,并实现了微棒腔-锥形光纤耦合系统的封装。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针对回音壁模式微腔的高性能要求,制备了回音壁模式微棒腔并对其性能参数进行优化。通过对加工材料及加工工艺的优化,获得了超过同类型微腔此前所报道最高水平的品质因子(>109);首次提出激光退火工艺,实现了微棒腔自由频谱宽度的高精度优化(<5MHz),并实现了单孤子克尔光梳重复频率约10MHz的连续调谐。(2)针对微棒腔激发模式的可控性需求,使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微棒腔-锥形光纤耦合系统仿真模型。基于该仿真模型,对回音壁模式的激发数量与激发效率控制,以及高阶回音壁模式的选择性激发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实验予以验证。(3)针对微腔耦合系统实用化和器件化的需求,设计了稳定可靠的微棒腔-锥形光纤耦合系统的封装方案。与传统方案相比,本方案创新性地提出了封装后耦合可调的设计,从而实现对封装过程以及外界环境影响所造成的耦合变化的补偿,并实现了对微腔耦合效率的精密调控。基于该封装系统,成功产生了稳定的单孤子克尔光梳。2.研究了基于回音壁模式微棒腔的单孤子克尔光梳的产生与性能优化技术。提出了一种相干辅助激光加热法,成功产生单孤子克尔光梳。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辅助激光对腔内注入激光的相对频率噪声的抑制作用,并实现了对单孤子克尔光梳光谱包络与本征功率的优化。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针对具有超高Q值的微棒腔产生孤子克尔光梳的难点问题,提出了一种相干辅助激光加热方案。泵浦光与辅助光来自同一个激光器,其相干性降低了孤子产生过程中对激光器稳定性的严格要求,并增强了产生的孤子克尔光梳的长时间稳定性。在未进行泵浦激光波长反馈控制的条件下实现了单孤子克尔光梳长达6小时的稳定存在,相较传统方案1小时以内的稳定时间获得了显著提升;同时,利用泵浦光驱动频率的高精度调谐能力,实现了在孤子克尔光梳产生过程中对泵浦光失谐频率赫兹精度的调谐。(2)理论研究了辅助激光对腔内注入激光的相对频率噪声的抑制作用,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对比热效应获得了更优的抑制效果。(3)通过对微棒腔与锥形光纤相对耦合位置的精细调整,实现了对单孤子克尔光梳光谱包络平坦度的优化,并大幅提升了泵浦光到孤子克尔光梳的能量转换效率。3.研究了基于回音壁模式微棒腔的非线性效应在大容量光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包括克尔光频梳与受激布里渊散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针对克尔光梳本征功率过低的缺陷,利用光注入锁定技术,实现了对基于微棒腔产生的孤子克尔光梳的低噪声均衡放大。利用功率放大后的光梳梳齿作为载波进行了相干光通信实验,得益于高达60d B的光性噪比,相较传统级联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功率放大方案获得了更优的通信质量。(2)利用微棒腔的受激布里渊散射效应实现了高阶调制信号的相干载波恢复,并利用再生的相干载波作为本振光进行自零差相干探测。与使用独立窄线宽激光器作为本振光的传统方案相比,在不牺牲系统性能的前提下极大地减轻了接收端对数字信号处理的开销。通过本文的研究,获得了具有高性能且可控的微棒腔光器件,基于该器件产生了性能良好的克尔光频梳并对其在大容量光通信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探索。未来将继续提升加工与封装工艺,实现该器件稳定高效的制备,进一步推进其实用化。同时,对基于该器件产生的克尔光梳的噪声特性及功率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并将其扩展到高精度光学测量以及低噪声微波信号产生等更多的应用领域。
其他文献
随着无线技术与集成技术的高速发展,硅基片上频率源由于其极低的成本以及高集成度而得到广泛的应用。作为无线系统中的关键模块,频率源的频率覆盖范围与相位噪声特性制约着无线系统的性能。随着频率上升至毫米波频段,片上频率源设计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针对频率源工作原理与设计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多项宽带多模振荡器、锁相环架构与技术,基于先进硅基CMOS工艺所研制的一系列频率源芯片,实现了业界领先的性能水平。
随着空中交通的持续高速增长,新一代民航运输系统作为一个高分布、软件密集型、安全性为关键的社会技术系统,其复杂性和耦合性日益增加。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民航行业深化应用,尤其是空中交通控制系统,需要利用这些新技术解决复杂运行环境下安全、高效的保障服务难题。新技术的引入可能给空中交通控制系统带来新的事故致因,以组件故障模式为主导的传统安全分析方法在分析复杂的人为决策、软件错误、系统
高度近视及其并发症,是我国不可逆性视力受损以及致盲的重要原因。因此,寻找高度近视尚未明确的致病因素,探索发病分子机制,对于其有效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高度近视的发病机制,本论文从遗传学角度发现疾病基因、体外体内功能实验探索疾病基因在近视中的作用。现将本论文研究结果总结如下:1、针对高度近视的候选基因进行关联性分析验证。以中国西南地域汉族高度近视人群为研究对象,探寻FGF10、PDGFRA、PAR
近年来,以铁氧化物纳米粒子(iron oxide nanoparticles,IONPs)为代表的磁性纳米材料受到了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密切关注,这主要是因为:其一,IONPs是一种无毒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其二,IONPs的表面易于改性和修饰,因而可在其表面连接功能化分子,实现包括肿瘤靶向、化疗药物和治疗基因的递送以及荧光成像在内的多种不同功能;其三,IONPs的磁学性质可控,
当今科技日新月异,新型功能材料的研究和发展变得日益重要,而掺杂是功能材料改性增强的重要方法之一。由于过渡金属离子具有丰富的光学和磁学性质,因而常用于各种功能材料的掺杂剂。对于掺杂后的材料来说,杂质周围的局部结构和电子态对材料性能有强烈影响,因此对于材料中杂质局部结构和电子性质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并可借助各种谱学手段进行研究。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电子顺磁共振(EPR)谱,它是研究过渡离子光学、磁学和局
管输煤浆与气化水煤浆浆体特性差异大,通过研究管输煤浆与气化水煤浆制浆工艺,分析2种工艺对制备原料煤选择、添加剂与助熔剂选择上的特点,对应用的主要设备进行了比较,重点阐述了磨机选型、进料口设置、介质配比的差异、筛分设备、厂区内输送泵及大型储罐形式与搅拌器的特征,以便为后续类似工程设计合理选择工艺与设备提供参考。
仿生扑翼微型飞行器,是一种通过模仿自然界飞行生物飞行机理实现扑翼飞行的小型飞行机器人。由于仿生扑翼飞行方式相比于人类熟知的固定翼和旋翼飞行方式所具备的多种优势,例如尺寸小、灵活性、隐蔽性以及仿生性等优势,使得仿生扑翼微型飞行器在民用探查、军事侦察和打击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仿生扑翼微型飞行器已经成为未来无人飞行器研究和发展的热点。仿生扑翼微型飞行器主要是通过扑翼机构,将电机驱动的旋转运动转
航天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以无人机为代表的航空飞行器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对航空器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人机飞控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技术可以提高航天器的自主运行能力。此外,复杂多变的空间环境不可避免地对无人机造成影响,自身长时间运行也会使系统产生不同类型的故障,其中44%是执行器故障造成的。因此,研究执行器的故障诊断和飞控系统的容错控制,对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系统稳定运行
Cs-Pb-Br型卤化铅钙钛矿包括三维(3D)的CsPbBr3、零维(0D)的Cs4PbBr6、二维(2D)的CsPb2Br5等,因其具有强发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发光二极管、激光、太阳能电池等光电器件。其中,3D的CsPbBr3钙钛矿是唯一确定拥有本征光致发光(PL)性能的材料,而关于2D的CsPb2Br5钙钛矿和0D的Cs4PbBr6钙钛矿的发光来源却众说纷纭。部分研究者们认为纯的CsPb2Br
吸波技术在军用和民用领域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完美的吸波材料应该具有宽带、宽入射角度、极化不敏感、低剖面等特性。基于超材料设计理念的吸波体具有设计自由度高、结构简单、剖面低以及吸收率高等特点,这使得超材料吸波体具备实现完美吸波材料的潜力,在近十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超材料吸波体在带宽方面的研究已较为成熟,但对于宽角度超材料吸波体的吸收理论和设计方法的研究仍然相对欠缺,亟待挖掘新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