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miRNA-21为研究靶点,探讨益气活血外治法(克敏芪丹鼻喷剂)改善气虚血瘀证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和量效关系。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力竭游泳制作出气虚血瘀证模型,然后用卵清蛋白制作出变应性鼻炎模型。36只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生理盐水模型组、高、中、低剂量克敏芪丹模型组及糠酸莫米松模型组,每组6只,建立模型后予克敏芪丹鼻喷剂、糠酸莫米松、生理盐水干预,治疗2周后借助电生理、ELISA、血液流变学、病理免疫组化、PCR等技术观察克敏芪丹鼻喷剂对大鼠体重、气虚血瘀症状、体征、心电图、病理免疫、ELISA、PCR检测进行机制作用及量效关系分析。结果:1一般观察(1)体重(1)造模后:各造模组大鼠体重均有上升,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造模方法对体重有明显影响;各造模组之间体重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2)治疗14天后:与空白组比较,高剂量中药组与空白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说明给药14天后高剂量中药组体重恢复至空白组水平;中、低剂量中药组与空白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给药14天后,虽然中、低剂量组体重有接近空白组的趋势,但是未恢复至空白组水平;西药组、生理盐水组与空白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性,说明在给药第14天后两组体重均为发生变化。高剂量中药组在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中有明显差异(P<0.01),其是在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中。提示治疗后气虚血瘀证的改善对体重会有影响。(3)克敏芪丹鼻喷剂剂量变化与体重量效关系拟合效果较差(P>0.05),R2=0.0062,二者量效关系较弱。(2)症状体征(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积分下降发生在给药后14天的中高剂量中药组和西药组,与高剂量组和西药组比较差异性很明显(P<0.01),而与中剂量中药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气虚血瘀以及过敏症状体征的控制效果显著,是其三者发挥了作用,低剂量中药组与生理盐水组无明显差异,说明疗效不佳。(2)与空白组比较:生理盐水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说明造模成功;而低剂量中药组在给药第14天后过敏症状积分下降,但未恢复到空白组水平即正常情况(P<0.05)。高剂量中药组和西药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给药第14天后症状积分恢复到空白組水平即正常情况。(3)与西药组比较:生理盐水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说明在给药第14天后西药组疗效明显;低剂量中药组与西药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说明两者疗效有差异,且后者优于前者。(4)各组的治疗相比较:两者疗效旗鼓相当其中体现在中、低、高剂量中药组在给药后的14天差异性明显(P<0.01);西药组与高剂量中药组之间无明显性差异,证明了它们的疗效相似。2病理学(1)和模型组相比较:空白组与模型组对病理表现进行比较,发现P<0.01,即有比较强的差异显著性,经过治疗之后西药组与模型组在病理方面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剂量中药组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西药组与模型组对病理表现进行比较,在统计学方面具有研究意义(P<0.05)。(2)和空白组相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1);每个治疗分组(除高剂量中药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高剂量中药组与空白组对病理表现进行比较,并没有发现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果表明,经过高剂量中药治疗的,病理表现相对优良。(3)与西药组比较:中、低剂量中药组与西药组病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使用西药治疗的病理表现与使用中、低剂量中药治疗的病理表现并无明显差异。(4)中药剂量变化与病理积分的量效关系趋势图提示在剂量范围内表现为随着剂量的增加,病理积分逐渐下降;中药剂量变化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量效关系趋势图提示拟合效果较差,量效关系较弱。3免疫组化(1)相比较于空白组,生理盐水组的AR大鼠,鼻粘膜组织ECP蛋白含量有显著回升迹象,在统计学方面具有研究意义(P<0.01),说明AR造模成功;(2)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西药组和高剂量中药组AR大鼠,鼻粘膜组织ECP蛋白含量有显著下调迹象,在统计学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说明这两者对ECP有明显回降的作用,但未达到正常空白组水平;其余组大鼠鼻粘膜组织ECP蛋白含量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中、低剂量中药对ECP作用不明显。(3)中药剂量变化与ECP平均光密度的量效关系趋势图拟合效果较差,量效关系较弱。4细胞因子检测(1)与生理盐水组进行比较:空白组和生理盐水组进行比较发现,有非常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性(P<0.01),在高剂量中药和西药组与生理盐水组相进行的比较中,结果一致,实验结果验证了造模成功的大鼠,其体内IL-4浓度上升明显(P<0.01),在高剂量中药和西药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P<0.01)。(2)与空白组比较:低剂量中药组IL-4浓度回降不如高、中剂量中药和西药组明显(P<0.01),且未达到正常空白组水平。而高、中剂量中药组和西药组IL-4浓度回降明显(P>0.05),均已达到正常空白组水平。(3)与西药组比较:高、中剂量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的结果为,在统计学方面并无明显差异性(P>0.01),表明西药在AR大鼠身体内,对IL-4有下调的作用,下调效果与高、中剂量中药相当,但是明显优于低剂量中药组(P<0.01)。(4)中药剂量变化与IL-4的量效关系趋势图提示在剂量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IL-4的含量逐渐下降。5 RT-PCR(1)与空白组比较:生理盐水组与空白组有明显差异性(P<0.05),说明在造模成功后miRNA-21量明显下降;中、低剂量组中药与空白组在统计学方面出现了显著性的差异(P<0.05),证明治疗后效果不理想;高剂量中药、西药组与空白组进行比较后,未发现比较明显的差异性,说明两者治疗后对miRNA回升有一定效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西药组和中药高剂量组有一定差异性(P≈0.1),说明两者可能在治疗上有比较弱的效果。(2)中药剂量变化与miRNA-21表达的量效关系趋势图提示二者拟合度较差,相关性较弱。(3)miRNA-21与IL-4、IL-12、ECP回归分析显示三者呈弱相关。6电生理检测(1)与造模前比较,造模中大鼠心电图ST段明显抬高(P<0.05),但T波没有明显变化(P>0.05);造模后ST段则明显抬高(P<0.05),T波明显高耸(P<0.05);与治疗后比较,造模中大鼠心电图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造模后有明显差异(P<0.05)。(2)与造模前比较,造模后大鼠心率与造模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治疗后完全恢复至造模前的心率(P<0.01);造模中、后R波电压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亦完全恢复至造模前的电压;造模中、后发生室性早搏事件,且造模后差异性较明显,治疗后则未发生室性早搏事件。可观察到部分大鼠造模后心电图ST段显示下移达0.05mv,说明该大鼠长期心肌缺血的效果较明显,存在血瘀体质改变。7血液流变学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低切、中切和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比较有意义(P<0.05);治疗组血浆粘度明显降低,差异呈显著性(P<0.01);高切指数未发生明显差异(P>0.05)。结论:1益气活血外治法(克敏芪丹鼻喷剂)对气虚血瘀证变应性鼻炎大鼠具有明确治疗效果,高剂量组疗效较优,且与西药组疗效相当,不同剂量克敏芪丹鼻喷剂对miRNA-21网络的影响各不相同。2益气活血外治法治疗气虚血瘀证变应性鼻炎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升高miRNA-21含量,使IL-4含量降低,继而Th2比例下降,下调组织中ECP的释放,从而减少鼻黏膜上皮细胞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