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车—所—地”一体化同步监测系统的高铁牵引供电系统高阻接地保护研究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铁牵引供电系统高阻接地故障发生时,故障电流微弱,测量阻抗不足以引起阻抗继电器动作。电流增量保护采用设定电流突变量启动值的定量分析方法,不能有效保证灵敏性,正动率较低。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牵引供电系统高阻接地故障的电气特性,研究了基于车所同步监测的广域后备保护方案,在此基础上形成以能耗与电能质量监测数据为辅助信息的牵引供电系统高阻接地保护方案。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主要如下:首先,利用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了牵引供电系统高阻接地故障仿真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过渡电阻和不同故障点位置下牵引网的电气特性。仿真结果表明,短路故障会导致馈线电流突变以及电压暂降;随着接地过渡电阻的增大,故障后牵引网的电流突变量将逐渐接近机车负荷电流,使得通过检测保护安装处电信号的方式难以有效识别故障。然后利用现场统计的电流增量保护跳闸记录和实测机车过分相电流波形验证了动车组仍有可能引起电流增量保护误判,需要提供辅助的电气信息来进行高阻接地故障的准确识别。然后,联合动车组和牵引变电所能耗与电能质量监测数据,在此基础上提出高铁“车-所-地”一体化同步监测模型,介绍了车载式监测单元、地面式监测单元、数据中心以及通信网的硬件结构和实现功能,分析了影响列车能耗指标的关键因素,评估了牵引变电所PCC点电能质量监测数据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利用邻接矩阵形成动态拓扑重构方法,解决了车所协同配合问题,对比分析了不同保护结构和通信方案对广域后备保护性能影响。多次广域网测试结果表明,车所广域保护实时性和可靠性均能满足广域后备保护性能要求。结合实测监测数据,利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对不良数据优化加工,提升了广域监测数据的准确性,验证了“车-所-地”一体化同步监测系统能够为牵引供电系统高阻接地故障识别提供有效可靠的辅助信息。最后,基于动车组和牵引变电所的同步监测数据,提出一种多信息广域后备保护方案,分析故障和负荷情况下牵引变电所和动车组之间的有功功率差值,结果表明过渡电阻产生的持续有功功率损耗远大于正常情况下的线路损耗。形成以有功功率差值为特征的故障检测方法,通过研究多测点广域监测数据与现有保护的配合方式,提出利用AT所与动车组有功功率差值形成独立的广域后备保护方案,实现线路选择性跳闸和灵敏性提高。利用广域监测数据与电流增量保护的配合,作为辅助的电气信息来提高电流增量保护可靠性。并比较分析了典型场景下的判断效果和广域信息干扰下的故障检测性能。为保证故障可靠有效识别,必须对不同测点监测数据对时同步、配置PT二次断线闭锁功能以及检测异常数据的单极值点。
其他文献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伴随有严重的慢性滑膜炎症和细胞浸润的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RA患者的关节会出现肿胀、软骨损伤、间隙变窄以及关节功能障碍,严重时会造成不可逆的残疾。目前针对RA的治疗方案主要以延缓疾病进程和减少关节炎症为主。随着纳米技术和生物材料的发展,通过纳米载体负载药物,将其递送至炎症部位发挥疗效已经成为治疗RA的有效策略。研究表明,纳米载体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应用业务和用户数量迅速增加,现代互联网的应用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其网络流量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相比于传统互联网流量,现代互联网包含了更多即时通信和音视频流量。网络应用方式及用户参与行为的变化,导致现代互联网流量特性与传统流量特性有所不同,这对网络流量监管和网络管理等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现代互联网流量为研究对象,进行流量特性分析和流量建模,在此基础
Al-Cu合金具有良好的高低温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建筑制造与装备等领域。Cu含量对Al-Cu合金的力学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对Cu含量在5%以内的Al-Cu合金研究较多,而对于Cu含量超过10%的研究则鲜有报道,但是Cu含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Al-Cu合金的高温强度和耐磨性能,因此本文系统地研究了高含Cu含量对Al-Cu合金拉伸性能及磨损性能的影响。同时对比研究了液态压铸和流变
随着化石燃料的减少,全球掀起了对可再生能源和能源转换技术的研究热潮。在燃料电池和锌空气电池领域中,正极催化剂材料的催化活性、寿命以及成本成为了限制储能装置发展的瓶颈。通常电池正极采用的主要是贵金属铂基催化剂,但高昂的价格、易中毒、循环稳定性差限制了其大面积商业应用。因此,研究开发成本低、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较高的催化剂以取代贵金属催化剂具有重大意义。本论文以富含缺陷和含氧官能团且易于锚定和负载金属纳米
随着电气化高速铁路的交通运输体系占比逐年升高,这为加速构建碳中和电力网络体系贡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高比例接入牵引供电网的变流器的电力电子变换作用,车-网耦合系统的可控性与能量传输的优质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然而,这也提高了车-网耦合系统的交互失稳的风险。一直以来,人们侧重于研究交互失稳的低频振荡故障,但考虑谐振不稳定现象的研究文献则较少,从而阻碍了其在复杂实际工况中长期稳定运营的保障,其所导致的
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电分相和以负序为主的电能质量问题始终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电力机车通过电分相时机电过程复杂,容易出现故障并造成速度和牵引力损失,是牵引供电系统中最薄弱的环节。另外,电能质量关系着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随着电气化铁路高速化与重载化,牵引供电系统中负序、无功、谐波等电能质量问题也亟待解决。目前,以同相供电装置为基础的贯通同相供电技术被认为是解决这些问
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各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加速建设,光伏电池在市域城轨列车和短途城际列车上的应用将是未来轨道交通新能源领域的发展方向之一。目前,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载光伏发电技术的研究仍然较少,搭载光伏电池的商业化城轨列车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城轨列车车载光伏面临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城轨列车快速行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光照快速变化带来的最大功率追踪难问题;二是在城轨列车运行线路环境条件下,光伏电池面对
高温超导(HTS)磁悬浮列车的运行需外界磁场与高温超导体相互作用并利用磁通钉扎特性来提供悬浮力以及导向力;因此,外界磁场变化会影响悬浮力、导向力以及在运动方向产生影响。同时,外界磁场的变化也会导致高温超导体内部产生交流损耗和内部温度升高,过大的温升将影响高温超导体的稳定性。所以研究外界磁场变化对于高温超导体的电、磁、热等特性的影响对于磁悬浮列车的运行稳定性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高温超导磁悬浮的动态特
磷酸钙基骨水泥(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材料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成为常用的骨修复材料之一。但CPC力学强度不足和固有的脆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另传统的CPC骨修复支架制备方式难以构建复杂结构并精确匹配骨缺损。受自然骨“无机/有机”复合结构的启发,通常将有机组分加入CPC提高其力学性能。然而,在水环境下有机组分与CPC间的低相互作用,以及有机组分自身的低力
铁路运输的高速度、高密度和大运载量发展使得电力机车的受流部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列车依靠弓网系统滑动摩擦取流,在运行时受电弓滑板要面临遭受接触线冲击碰撞、离线燃弧烧蚀以及恶劣环境侵扰的问题。因此,受电弓滑板材料需满足高强度、高导电、高耐磨等综合性能要求。然而,现役纯碳滑板用炭石墨材料本身作为一种多相、多组分、结构型的复合材料,受原料性质和制备工艺的影响存在裂纹、孔隙等内部缺陷,呈现出非均质的特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