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危机传播中大众传媒与企业的关系建构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108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各类企业组织危机频发,从强生、宝洁、雀巢等大型跨国公司,到冠生园、巨能钙、光明牛奶等具有国内知名品牌产品的民族企业,都不同程度遭遇了由产品问题引发的各种危机。科技日益发达,全球化进程加快,公众权利意识高涨,以及社会环境复杂多变等都是引发危机的诱因,而传播快、渠道多、受众广、影响深的大众传播环境成为诸多因素中的重要一环,传媒的发达加速了危机的蔓延,扩大了危机的冲击面。甚至危机真相未明之前,某些媒体的失实报道造成一种“媒介审判”的效果,直接冲击了企业的形象,形成了由媒体、企业、公众等多种利益相互争夺的危机情境,也引发了媒体与企业间的深层矛盾。本文旨在从危机传播的全景性分析中,重点关注媒体与企业的关系建构。从传媒和企业的二维视角解析两者在危机传播中的各自立场和利益的博弈,通过探究企业对媒体的有效沟通策略和引导媒体的专业精神的回归,最终使二者统一于危机传播中的沟通环节,从而构建出一个两者间可以良性互动的危机传播新体系。第一章从传媒视角出发,以李普曼的“拟态环境”和梅洛维茨的“社会场景”理论为依据,解析传媒在危机建构和危机情境变化中的重要作用。第二章从企业视角出发,以传播学、公关学中的议程设置、形象修复、危机反应策略等理论为依据,通过对杜邦公司特富龙危机处理的典型案例的分析,探寻企业在危机处理中的有效管理模式,特别是针对媒体的沟通策略。第三章把焦点对准大众传媒在危机报道中有违传播规律和新闻专业精神的不足,引导媒体在危机传播中回归理性,重塑形象。最后在结语中试图从宏观层面建构一个媒体与企业相对和谐的危机传播新体系。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盲肠结扎并穿孔(CLP)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干预作用。方法将成年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3组,其中标准组(假造模组)
冰心与文学研究会名单文学研究会于1924年印制的会员名单,国内极为鲜见。现居美国的该会会员、老作家顾一樵先生日前将他长期珍藏的一册寄赠冰心同志,冰心同志即转赠中国现代
膜生物反应器(MBR)是将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污水处理新技术,但目前,无论在技术上还是经济上,MBR工艺还存在未克服的难题,如膜的开发,膜易受污染,脱氮效果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