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生产、生活和发展的巨大载体,是提高农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现在,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和市场体制的缺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遇到了“瓶颈”,主要面临融资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可产生的现金流不足以吸引大量的资本。所以我国当前亟待解决问题是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融资渠道多元化,多种方式吸引资金,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本文是在分析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根据基础设施的可销售性及融资理论,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分类,充分和当下基础设施建设流行的项目融资模式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道路;于此同时,借鉴国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经验,分析我国建设融资以及项目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根据思路,具体划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分析了研究的意义,确定研究的目的,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并列出文章的框架,表述研究方法。第二章,我国农村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理论依据。界定了农村基础设施的概念以及对其进行了合理的分类;融资理论中,分别对对公共产品理论,基础设施及可销售理论进行了阐述,综述了公共财政理论及职能,农村金融体系,详细的表述了项目融资理论。第三章,我国农村基础设施项目融资的应用。首先概述了三个代表性的项目融资模式BOT模式、PPP模式和PFI模式以及在应用中所需注意的问题,项目融资有效模式选择的原则;再将农村基础设施按第二章的分类分别就其融资的特点、主体和模式展开研究,其中列举了农村公路和农村小型水利项目融资的应用。第四章,我国农村基础设施融资现状及问题。简述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又用数据说明了我国农村基础设施融资中财政、金融、农村集体经济等各方面的资金渠道或主体所存在的问题;着重指出了项目融资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所遇到的障碍。第五章,国外农村基础设施融资经验与借鉴。借助有关文献,从融资政策、体制、金融体系和模式方面综合分析了美国和日本在农村基础设施融资方面经验以及对我国的借鉴。第六章,建立农村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模式的建议。从政府的角色、农村基础设施融资体系、农村金融体制到项目融资在农村基础设施运用中的所需要的制度、机制等方面的都提出了改善建议。最后,对本文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