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产证券化是一项起源于美国的金融创新,它有着其他融资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资产证券化可以提高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分散信贷风险,降低融资成本,同时还有利于金融机构加强资产与负债的综合管理,提高金融资产的效率。正因为如此,资产证券化在90年代迅速向全球扩展,对美国以及世界各国的金融市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虽然我国的资产证券化业务起步较晚,但是国家以及企业已经意识到这种融资手段的优势,不断进行着各种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尝试。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与其所处的经济环境、法律制度、会计制度以及税收制度等诸多因素是相互影响的,与我国目前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水平相比较,我国有关资产证券化会计的法规及准则显得力不从心。至今,我国关于资产证券化会计的规范还仅限于一些零散的规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会计规范体系。为了保证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健康发展,加强对于资产证券化会计的研究,完善资产证券化会计理论势在必行。本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来介绍我国资产证券化的会计问题: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以及国内外的文献综述。第二部分主要介绍资产证券化的基本理论。这部分首先介绍了资产证券化的概念以及主要的类型;其次分析了资产证券化的运作原理及其特征;然后,介绍了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过程,及目前我国有关资产证券化的规范,并分析了资产证券化对我国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宏观影响和微观影响两个方面。第三部分为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确认问题研究,本部分首先通过一个具体示例引出问题,即真实销售和担保融资对企业财务状况的不同影响。然后,通过介绍目前国际上存在的资产证券化的确认模式,引出了我国的资产证券化的确认方式:最后分析了我国资产证券化确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第四部分为我国资产证券化会计计量问题研究。本部分首先介绍了我国有关会计计量的有关规范,然后具体介绍了证券化中涉及的继续涉入资产和继续涉入负债的计量。最后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详细的介绍了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会计处理问题。第五部分为我国资产证券化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该部分阐述了资产证券化中信息披露的重要性以及一般披露的原则,再根据我国目前资产证券化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第六部分为结束语。主要对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总结,并指出了本文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