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当事人在刑事鉴定中的合法权利容易受到忽视,进而引起当事人对鉴定意见及鉴定程序合法有效性的怀疑,对树立司法公信和维护司法权威十分不利。为此,切实保障当事人参与刑事鉴定程序的权利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对当事人参与刑事鉴定程序的理论研究、法律解读以及司法现状的深入分析,以期为完善立法和规范司法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刑事鉴定程序概述。首先,明确刑事鉴定程序的概念、定位以及分类问题,有助于分析当事人的参与前提及其在该程序中的身份地位。其次,系统分析当事人参与刑事鉴定程序的内涵,具体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该程序的含义、当事人参与的方式及特点等基本问题;二是从程序参与原则、程序公正价值和心理学角度分析当事人参与刑事鉴定程序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意义;三是结合2012年新刑诉法和相关规定分析刑事鉴定参与程序的法律依据。第二部分是当事人参与刑事鉴定程序的现状分析。首先,立足于我国的司法实践,对刑事鉴定的启动、实施、终结程序中当事人的参与范围及其权利进行阐述。其次,透过表象问题揭示该程序的深层次原因,并且从诉讼公正与效率的价值层面,对该程序的利与弊进行全面分析,以便对当事人的鉴定权利作出适当的权衡和取舍。第三部分是当事人参与刑事鉴定程序的完善思路。首先,对刑事鉴定法律地位进行重新界定,包括明确鉴定人的独立身份,从立法上保障当事人的鉴定权利,以及加强对刑事鉴定程序的立法监督。其次,借鉴域外鉴定程序的法律规定,分别从当事人参与刑事鉴定的启动、实施、终结程序,提出完善我国当事人参与鉴定的法律路径,在这一过程中还要重视对平衡原则的运用。最后,为了保障当事人参与鉴定,有必要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主要有技术专家制度和司法鉴定救助制度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