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筋重力式挡土墙承载特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qwq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社会的建设越来越快,土地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条件,土地资源越来越珍贵。在发展建设中,经常会受到占地面积的限制,需要修建挡土墙来起到支挡和减小占地面积的作用,因此修筑占地面积小的挡土墙的工程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对不同截面面积的加筋重力式挡土墙承载特性进行研究,对该构造加筋的具体的位置和长度进行研究分析。用加筋重力式挡土墙代替重力式挡土墙,达到减小占地面积的作用。本文中加筋重力式挡土墙是在墙背处设置土工格栅,通过土工格栅与土体的摩擦与嵌固,分担土体压力。当土体承受荷载时,由于土体和土工格栅之间的摩擦力和土体嵌入格栅时产生的咬合力,通过将力传递在加筋材料上,降低挡土墙受到的横向土压力,提高重力式挡土墙抗倾覆能力,同时也大大降低了重力式挡土墙的占地面积,但土工格栅的位置越高,土工格栅提供的阻力越小,但土工格栅位置越低,提供的抗倾覆力矩越小,具体的加筋位置等参数目前没有较为明确的规定。本文通过运用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手段,对加筋重力式挡土墙不同的加筋的位置、长度、挡墙的截面面积的承载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1-5m高的直立式加筋重力式挡土墙,挡土墙截面面积为重力式挡土墙的2/3时,在墙后3/5至9/10墙高处布置一层土工格栅,能大大提高极限荷载,降低土体的沉降,墙体横向位移的效果较为显著。(2)对于5m高的直立式加筋重力式挡土墙,当挡墙截面面积为重力式挡土墙的2/3时,在墙后4/5墙高处布置一层4.7m长的土工格栅,能到达重力式挡土墙相同的承载能力。(3)对于5m高的直立式加筋重力式挡土墙,当挡墙截面面积为重力式挡土墙的2/3时,在墙后3/5至9/10墙高处布置土工格栅,能大大提高极限荷载,降低土体沉降,减小墙体横向位移的效果较为显著,在4/5墙高处布置土工格栅时,承载能力趋于最大。(4)对于5m高的直立式加筋重力式挡土墙,当挡土墙截面面积只有重力式挡土墙的2/3时,在4/5墙高处布置土工格栅时,挡土墙的承载性能随土工格栅的长度增加而增强,当土工格栅达到9/10墙高后增强效果减弱。(5)对于5米高的直立式加筋重力式挡土墙,在挡土墙截面面积只有重力式挡土墙的1/2时,在加筋重力式挡土墙墙后4/5墙高处布置一层土工格栅,第二层土工格栅布置1/2至3/5墙高处承载能力较好。当第二股土工格栅长度达到4/5墙高时,加筋重力式挡土墙承载能力达到且超越重力式挡土墙。本文分析地面积更小的加筋重力式挡土墙的加筋参数对承载特性的影响,为今后加筋重力式挡土墙的设计提供数据依据。
其他文献
为解决传统固定传感器网络目标覆盖存在的生命周期短、维护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无人机的目标全覆盖方法,确保所有目标在任意时刻都被至少一个无人机所监控。提出无人机通过协调、接力覆盖多个目标时的最优悬停问题,并利用计算几何方法求解不同组合目标的最优悬停点。最后,将无人机目标全覆盖问题建模为整数线性规划方程,以确定最小的无人机需求数量。仿真实验中通过模拟三种不同类型和参数的旋翼无人机,测试飞行速度、充
<正>10kV因其电压等级较低,往往对其不够重视,特别是电容器组上放电线圈的二次回路接线及其接地,因不熟悉结构而造成接线错误,导致受电后事故频发,这些足以引起大家注意。1电容器组的放电线圈差压保护二次接线错误放电线圈构成原理是通过检测各相电容器分成2段再串联,电容器2段之间的容抗相等时,各自电压相等,2段电压差值为零;当任一段出现一个或多个电容器损坏,容抗发生变化,各段电压不相等产生电压差,达到保
期刊
如何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通过党的先进性建设经常性工作,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这是当前各级党组织面临的重要任务。南充市委和升钟库区党组织,在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大力发展经济和社会保障事业,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先进性教育活动建立起来的"服务群众"等长效机制正在起作用。我们向广大读者推荐这篇内
期刊
《史记·屈原列传》史料来源复杂,不同部分性质迥异且文本功能有别。本传中长期困扰楚辞学者的文本问题,之所以从纯文献学角度得不到有效解决,是因为混同了不同史料的性质与功能所致。明清学者将此传与《伯夷列传》、《老子韩非列传》称之为“传之变体”,正是着眼于此类传记极强的议论抒情性,实际上它们相当于人物的“精神传”;若从文章学角度来分析“变体”,体现的是司马迁独特的“插叙”、“遥接”艺术。《屈原列传》不是严
在“双碳”战略驱动下,城市污水处理模式逐渐从“以能耗换水质”转变为“能源资源回收利用”。污水中富含蛋白、脂质、多糖等有机物,通过物化/生化方式进行碳捕获,可获得富含有机物的浓缩产物,有效提升后续厌氧消化的能源回收效率。本文分析了典型碳捕获工艺(高负荷活性污泥(HRAS)法、化学强化一级处理(CEPT)和膜分离技术等)的捕获机制,从COD去除率、碳捕获率、污水浓缩程度等角度对典型碳捕获工艺进行了比较
目的对Allglo探针和Taqman探针检测GI型和GII型诺如病毒的双重荧光RT-PCR方法进行比较,并应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测。方法设计针对GI型和GII型诺如病毒的Allglo探针和Taqman探针,优化最佳反应条件,建立一步法荧光RT-PCR快速检测反应体系。对这两种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进行比较评估,对56份临床粪便标本进行检测,并统计结果。结果这两种方法特异性强;最低检测限均为102copi
为建立一种适用于猪圆环病毒2型(PCV2)现场、快速、可视化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PCV2ORF1基因中的保守序列设计合适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引物对,优化反应体系及条件,并评估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显示,63℃恒温扩增45 min即可出现梯形条带,检测下限为1.0×101copies/μL,较普通PCR敏感性提高100倍,且当产物中加入SYBR GreenⅠ染料后可实现可视化检测。应用
本文分析了技术赋能下编辑活动面临的困境,并从技术和人等方面提出突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