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建设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教育,抓经济必须抓职教,抓职教就是抓经济。中职教育是一重要的职教层次,但是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高等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中职教育不仅没有得到发展,却处于生存的困境:一是招生规模锐减;二是生源质量日益下降;三是办学条件差和育人模式不当。伴随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职教改革的迅猛发展,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教育”模式,在各地悄然兴起。所谓“订单式教育”模式,就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合同、利用双方的资源、共同培养和就业全过程的合作办学模式。“订单式教育”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规律,昭示了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办学的有效途径,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水平,提高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尝试,是帮助中职学校走出办学困境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以及国外职业教育的经验,针对目前社会上企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与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矛盾,以吉林省工程技术学校的教育模式为个案,采取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并在对大量文献资料查阅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中“订单式”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前景进行了分析。文中首先回顾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历史,然后介绍了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及困境,认为中等职业学校对学生的培养计划同企业的需求脱节是目前职业教育陷入困境的主要症结所在;然后以吉林省工程技术学校的教育模式为个案进行研究,指出该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采用“订单式”中等职业教育模式是其成功的主要经验;最后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程序、对职业教育改革的意义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对“订单式”中等职业教育模式进行细致分析和思考。文章中以个案分析为切入点,系统的对“订单式”中等职业教育模式进行了研究,认为“订单式”中等职业教育模式是较好地使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走出困境的教育模式之一,并提出今后为更好推广使用这一教育模式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的有益探索,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