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形容词使用与偏误分析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MA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容词是汉语一个重要词类之一。目前,对外汉语形容词教学和偏误分析还不多见。特别是国别化形容词偏误的研究比较薄弱。针对英语国家留学生形容词偏误分析更为寥寥。造成课堂教学、教材编写和词典编纂时对形容词的讲解没有针对性,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本文针对这一现象,以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为依托,以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四个国家英语为母语留学生的429篇作文中出现的形容词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形容词的使用与偏误情况,并结合对比分析理论、偏误分析理论、中介语理论以及认知理论等的相关知识,从形容词的本体研究、汉英形容词的对比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形容词研究的大背景下入手,切入形容词的偏误现象,并进行条分缕析。 文章首先介绍了研究对象及目的、理论依据、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等。然后从词形、语法特征和词语意义等三个角度对比了汉英形容词的异同,为偏误分析奠定基础。进而考察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作文形容词使用情况与偏误研究。并且对形容词使用偏误原因进行重点分析。最后对如何避免形容词偏误的提出对策与教学建议。 研究可以得出的结论如下: 第一,形容词在汉语词汇教学中地位重要,贯穿于汉语学习始终,各难度等级的形容词偏误数量分布比较平衡,也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第二,大纲形容词难度等级分布比较合理,但应及时更新和吸纳常用的超纲形容词,以满足留学生学习和应用的要求。 第三,分析英语为母语留学生形容词使用偏误可归纳出四大类及十九小类偏误。分别是语义偏误、结构偏误、语法偏误和语用偏误等四大类偏误,以及同义近义词混用、表义重复、状语与定语“的”与“地”混用、形容词连用顺序不当、结构不对称等十九偏误小类。其中偏误最多的大类是语义偏误,偏误最多的小类是语义偏误中同义近义词混用偏误。 第四,造成英语国家留学生偏误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母语英语负迁移、目的语汉语知识负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学习策略影响、学习环境影响等。这些影响因素之间彼此联系,在共同作用下使学生产生偏误。 第五,要避免英语为母语留学生形容词使用偏误,一方面需要留学生个人努力,加强汉英形容词对比、加强汉语同义与相关形容词的比较、不回避而积极使用形容词。另一方面完善外部形容词使用环境,细化形容词教学内容、合理编写教材和词典,同时还需要中国人对出现的偏误及时进行指导。 本文针对目前形容词使用偏误研究,特别是国别化研究薄弱的现象,着重研究母语为英语的学生形容词使用情况。不但探讨形容词偏误本身,更与民族文化心理知识结合,深入挖掘其背后的词汇文化、历史和民族内涵。为对外汉语教学、学习词典编撰、教材编写与语言测试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严歌苓是当代极有影响力的旅美女作家,美国21世纪著名的双语作家,好莱坞专业编剧,多部小说被翻译成法、荷、英、日等国语言。她的小说无论是对东西方文化的独特见解,还是对社
鲁迅在东京弘文学院留学时认为,中国国民性最缺乏“诚”和“爱”。基于这一认识,他在晚清时期就呼唤“抱诚守真”的“精神界之战士”,到五四时期又有改变国民精神的呐喊,可以说,改
学位
“心通九境说”是唐君毅最重要的核心思想。它是唐君毅美学思想的结晶,是唐君毅境界理论的集中体现。可以说,它蕴含了唐君毅思想体系的全部意旨。本文将紧紧围绕“心通九境说”
山歌,是中国民歌的基本体裁之一。以劳动和爱情为基本题材的山歌呈现了中华各民族的日常生活态度,彰显了人们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在灿烂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中占据着独特地
众所周知,张艺谋一直是一位钟情于从小说改编电影的导演。他的电影改编艺术一直是他导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张艺谋电影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单一的类型,如张艺谋与第五代、
本文主要讨论或然语气副词“也许”和“大概”在小说文体中所表现出的句法、语义、语用功能和文化方面的异同。吕叔湘先生认为副词内部需要分类,可是又不容易将其分得干净利索
吃是人类的普遍存在方式,隐喻是我们的普遍思维方式。中国有丰富的吃文化,这使与“吃”有关的表达法在汉语中十分丰富。传统修辞学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现象,而现代认知语言学家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