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GO增强体的制备及其环氧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研究

来源 :陕西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inox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因兼具质量轻、高比刚度和模量等优异特性而在提高燃油效率以及减少排放等重要领域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碳纤维表面因表面能及比表面积较小导致复合材料界面粘结较差,不利于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发挥。因此,如何有效地改性碳纤维表面以提高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一直是复合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此背景下,本论文从复合材料界面结构设计的角度出发,利用氧化石墨烯(GO)比表面积大、表面具备丰富的含氧官能团以及易修饰等特性,采用化学接枝法和上浆浸渍法在碳纤维表面构筑GO和聚醚胺(D400)交替层状结构以实现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提高;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界面不同相互作用对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具体的研究内容和重要结论如下:(1)采用化学接枝法将不同D400/GO交替层状结构接枝在碳纤维表面以制备碳纤维/D400/GO多尺度增强体。对比研究了 D400/GO的不同接枝层数对碳纤维增强体表面形貌及结构、表面润湿性、表面化学活性以及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微观结构以及界面剪切强度(IFSS)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将一层、两层和四层的D400/GO交替层状结构分别接枝在碳纤维表面后,GO在纤维表面的致密性和均匀性随D400/GO层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分布在纤维表面的D400/GO层增加了纤维表面的缺陷程度以及与树脂基体的浸润性,进而使得碳纤维复合材料的IFSS相比于未处理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分别增加了 7.7%、18.8%和60%。在复合材料的界面增强效果中可以发现4层D400/GO的效果最为显著,其原因是当纤维表面D400/GO为四层时,纤维表面附着D400/GO层中丰富的极性官能团有助于纤维与树脂基体具备最优异的浸润性。(2)采用上浆浸渍法在碳纤维表面逐层浸渍聚醚胺和氧化石墨烯以制备碳纤维/D400/GO多尺度增强体,研究了不同D400/GO修饰层对碳纤维增强体表面特性以及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将两层和四层D400/GO结构构筑在纤维表面时,与之对应的复合材料的界面性能分别提升了 38.3%和8.3%。其原因是纤维表面分布的GO增加了与树脂基体之间的机械啮合作用,纤维表面缺陷度的增加也为界面性能的改善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更重要的是,在纤维表面浸渍2层D400/GO后,其复合材料展现了优异的力学性能。其原因是当纤维表面D400/GO浸渍层数为两层时,GO不仅以倒伏状均匀平铺在碳纤维表面,并且少量GO直立在纤维表面,这种分布更有利于改善纤维与树脂基体之间的应力传递作用和润湿性。(3)对比界面中不同相互作用对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以两层聚醚胺/GO为例,研究发现:离子键与离子键(CF-dG2)、共价键与共价键(CF-PGC12)的IFSS为96.5 MPa和97.25 MPa,相比于离子键和共价键(CF-(D400-GO)2)分别提高了 16.4%和17.3%。离子键与离子键和共价键与共价键这两种键合方式对复合材料界面增强效果最佳,原因是以离子键与离子键和共价键与共价键形式键合的碳纤维表面均具有较高的表面能(分别为32.70 mJ/m2和32.94 mJ/m2),表面能的升高进一步使纤维与树脂基体之间的界面粘结力得到了提高。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手术与延期手术对可切除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术后预后生存、术后复发及腹腔转移的影响,以期在临床上为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患者的手术时机选择上提供一定参考。方法:总结2012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52例HCC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发病至手术的间隔时间,将发病1周内(≤7天)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早期手术组,将发病1周后(>7天)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纳入延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工匠精神”一词。随后在2017年,总理又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
近年来,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随机微分方程理论逐步建立起来。而随着对自然认识的不断加深,人们逐渐发现一般的随机微分方程不能够满足一些特定的生产生活场景。例如对于一些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也称岸桥)是港口集装箱装卸的主力设备,随着岸桥不断向大型化发展,岸桥在遭受地震时更容易破坏。目前对于岸桥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缺少系统性的研究,并且现有地震工况设计方法简单,按照现有地震工况设计的岸桥偏重,导致平时运行维护成本提高。本文以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仿真与振动力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岸桥结构在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的弹性响应特性、弹塑性响应特性及抗倒塌能力展开了
图像生成问题作为机器学习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更是随着生成对抗网络的兴起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这种生成式模型除可以直接用作于对某些缺失数据的增补、产生接近真实的数据之外,也可以用于诸如验证模型对于高维概率分布问题表达能力、处理多模输出问题以及用于强化学习等。常规的单模态图像生成任务基于随机噪声或者基础图像的输入,通过条件变量的控制实现朝着一种或者数种固定模式的方向变换,然而借由这种方式训
伴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地铁成为大多城市炙手可热的交通出行工具,地铁隧道的爆破开挖为施工人员带来便利的同时,其对临近建筑物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样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由于爆破振动引起的建筑结构破坏事故时常发生。因此如何在达到爆破施工目的的同时,预测和减少结构的爆破地震效应,对采取安全有效的爆破振动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故爆破地震效应预测是众多学者长期研究分析的重要课题。本文以青岛某隧道爆破开挖为
钢渣作为我国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之一,其最重要的资源化利用途径是用作水泥混合材。针对钢渣活性低、难利用的问题,采用“分选出钢渣中RO相等惰性矿物”的技术路线,从本质上
随着现代水声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目标模拟器的工作性能有了更高的要求。目标模拟器主要应用于主动声呐的反潜训练当中。潜艇是声呐主要的探测目标之一,在声呐研制过程中,可用目标模拟器来替代真实潜艇目标,以节约试验成本,提高试验效率。因此,目标模拟器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本论文主要对搭载于小平台的水声目标模拟器的主动干扰抑制技术进行研究。首先,对目标模拟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并对目标模拟器的主要工作模
水下管汇是水下生产系统的关键组成设备之一,起到汇集生产流体的作用。水下管汇多以防沉板作为基础支撑结构,通过水下控制模块执行水下管汇阀门的开闭功能,且水下控制模块失效率较高。针对水下管汇基础稳定性差、失效模式复杂和可靠性评估模型精确低的问题,本文从防沉板基础、水下管汇结构本身和水下控制模块结构三方面入手,对水下管汇的稳定性和结构可靠性进行分析,并开发水下管汇结构可靠性评估软件。在水下管汇组成系统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