镁、铝合金表面纳米复合涂层的制备与耐磨、耐蚀性能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eiea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铝、镁及其合金,性能优良、应用广泛,但其硬度低、耐磨损性和耐腐蚀性差,极易发生磨损腐蚀和化学腐蚀。因此,对它们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其性能非常重要。常用的表面处理有化学镀、化学转化、喷涂等方法。其中,化学镀多基于Ni-P二元合金,基于Ni-Co-P三元合金镀层性能的研究尚较少。同时,目前,国内外对于具有“耐磨”和“超疏水”双功能的涂层的研究也较少。为此,本论文以铝合金和镁合金为衬底,分别以Ni-Co-P三元合金及PPS-PTFE聚合物为基底,TiN、SiO2为增强颗粒,成功制备了Ni-Co-P/TiN耐磨耐蚀化学复合镀层、PPS-PTFE/SiO2耐磨超疏水纳米复合涂层,采用SEM、EDS、XRD、FTIR、自动划痕仪、维氏硬度计、高速往返磨损试验机、接触角测试仪、电化学工作站等设备,对涂层的表面形貌、成分、结合力、硬度、接触角、耐磨损性和耐腐蚀性进行了检测,探究了涂层中三元合金Co含量、SiO2纳米颗粒含量对涂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在铝合金上制备了不同Co含量(0-23 wt.%)的Ni-Co-P/TiN纳米化学复合镀层。所有镀层都呈现不均匀的胞状结构,胞状体上分布着紧密而粗糙的颗粒,随着镀层中Co含量的增加,镀层晶粒细化,晶粒尺寸减少,Ni、P含量降低。(2)Ni-Co-P/TiN纳米化学复合镀层的微观硬度、镀层与衬底的结合力、摩擦系数、耐磨损性和耐腐蚀性都随着镀层中Co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镀层中Co含量为23 wt.%时,镀层拥有最低的磨损率和最优的耐腐蚀性能。(3)在铝合金衬底上制备了SiO2含量范围为0-4 g/l的PPS-PTFE/SiO2超疏水、疏水复合涂层,PPS-PTFE涂层呈纤维组成的乳突状结构,且附有很多小孔洞,PPS-PTFE涂层的接触角为150.3o。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PPS-PTFE/SiO2复合涂层的接触角有所下降。(4)经过砂纸摩擦后PPS-PTFE/0.08 gSiO2复合涂层的接触角没有明显变化,说明SiO2提高了PPS-PTFE/SiO2复合涂层的耐磨损性能。另外,从极化曲线上可知,PPS-PTFE/SiO2复合涂层的腐蚀电位高于铝合金的腐蚀电位,而腐蚀电流密度低于铝合金的腐蚀电流密度,表明PPS-PTFE/SiO2复合涂层提高了铝合金的耐蚀性能。(5)在AZ31镁合金衬底上制备了SiO2含量范围为0-4 g/l的PPS-PTFE/SiO2超疏水涂层,PPS-PTFE/SiO2(0-4 g/l)复合涂层呈纤维组成的乳突状结构,且附有很多小孔洞,接触角为152o-145o。样品具有较好的自清洁功能。(6)在摩擦10 m后,PPS-PTFE/SiO2(4 g/l)复合涂层的接触角为142.5o,接触角只减少了3o,说明SiO2提高了涂层的耐磨损性。从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中得出,PPS-PTFE/SiO2(4 g/l)复合涂层的腐蚀电位(1.34 V)比AZ31镁合金(-1.5 V)高,腐蚀电流密度(5.37e-6 A/cm2)比AZ31镁合金(1.10e-3 A/cm2)低,另外,PPS-PTFE/SiO2(4g/l)复合涂层的Rs、Rp都远大于AZ31镁合金。这些结果表明,PPS-PTFE/SiO2(4 g/l)复合涂层提高了AZ31镁合金在3.5 wt.%NaCl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
其他文献
单气室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C-SOFC)是一种将电池的阴极与阳极完全暴露于燃料与氧化剂混合气氛环境中的新型燃料电池,依靠两个电极对混合气氛中不同成分的选择催化作用或催化能力差异实现发电,具有无需密封,并可以使用多孔电解质,易于构建电池堆叠等优点。目前,煤炭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中仍会有部分燃烧不充分,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借助SC-SOFC能够在燃料与氧气混合中工作的特点,可以利用SC
目的:基于微磁学模拟基本方法及基本理论,深入的分析软铁磁材料坡莫合金(Py)体系在顺磁-铁磁相变过程中各能量项对相变动力学的影响,这对研究高性能磁通量子器件极其重要。  
北京谱仪(BESⅢ)及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Ⅱ)自升级改造完成以来,已经在J/ψ、ψ、ψ(3770)、ψ(4040)、Y(4260)、Y(4360)多个能量点,以及3.650 GeV连续区采集了大量的数据样
学位
本文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FDTD)和遗传算法(GA)分别研究了电磁散射的正问题和逆问题。  1966年Yee首先引进了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计算目标的散射近场,近几年FDTD得到广泛的发
21世纪随着全球能源需求与日俱增以及当前自然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各国政府都在积极寻找新的清洁能源和研究能源转换技术。其中,热电技术是一项利用Peltier效应和Seebeck效应来实
In203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透明宽带隙的半导体材料,其直接带隙为3.55-3.75电子伏特(eV)。由于其特殊的电学、化学以及光学特性,In203成为生物传感、化学传感、太阳能电池、光催化、平板显示和光电子等领域的备选材料,从而受到了半导体科学研究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采用V-L-S生长机制,利用气相输运沉积法(CVD法),以金属Au作为催化剂,通过改变不同的生长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In203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