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从枢经学说的形成与发展、理论内涵以及临床应用三个方面对古文献中有关枢经的内容进行整理与研究。 方法:主要采用部分古文献阅读、中华医典查找、文献整理与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结果:本文通过对枢经学说的产生、发展及各个时期的特点进行整理,总结、归纳得出:1.枢的本义为门轴,引申义为中心、枢纽、关键,重要内涵为转动。2.枢经学说的形成与发展:枢经学说产生于黄帝内经时期、丰富于伤寒论时期、充实于魏晋至宋元时期、普及发展于明清时期。3.枢经学说的理论内涵:气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而枢经正是通过枢转人体之气达到调节人体健康目的。枢经的生理功能为少阳枢转表里之气;少阴交枢一身之水火。少阳枢机不利的病理特点为气机阻滞;少阴枢机不利的病理特点为阴阳不调。枢经疾病的治疗以调节气机阴阳为主,以枢理一身之气为总的治疗原则,具体少阳枢经疾病以和法调畅气机;少阴以和中兼补法调和水火阴阳。4.枢经学说的临床应用:通过经络腧穴治疗枢经疾病,主要选取手足少阳、少阴四条经脉的腧穴,并以五输穴等特定穴位为主;选用汤药治疗枢经疾病,其用药是以枢畅气机或补气为特点,包括决明子、杏核仁、牡丹、柴胡、茯苓、人参、玄参、附子、射干等,汤剂包括小柴胡汤、大柴胡汤、黄连汤、小青龙汤、猪苓汤等。 结论:枢经学说起源于《黄帝内经》时期,《伤寒杂病论》时期得到完善,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最终形成枢经学说。枢经学说的内涵丰富,临床应用前景广泛,有很大的挖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