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绘画与生活的关系是艺术家不可回避的问题,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精辟的言论。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过生活,但或许是因为太显而易见的缘故,使得我们年青一代的绘画工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有时会流于生活表面,而忽视了生命生活对我们绘画创作的真正意义。对生活的观察越来越少,甚至会出现闭门造车的状况,加之对相关有指导意义的专业文献阅读量较少,使得在日常的创作过程中举步维艰。本文试图从分析中国画创作的“生活性”问题中,探索生活与中国画创作的关系,强调以自然万物为师,师从生活的重要性。 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通过分析生活中客观的现实因素和主观的情感因素来阐述政治、经济、地域、文化、情感等因素对传统中国画绘画创作的取材及绘画风格形成的影响。第二章以鸦片战争以来的近、现代中国画的变化为突破点,试探性的阐述了中国画创作的“生活性”在新的时期又拓展了哪些方面的内涵。第三章主要以漫谈的形式,突出说明写生是使创作更有生活气息的有效方法,并从写生的重要性以及现在我们创作面临的问题等方面展开讨论。希望通过分析总结的方式,能够对中国画创作的生活性有进一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