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门诊的慢性肾炎患者的证型进行分析研究。阐明慢性肾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中医证型与蛋白尿关系规律及中医证型与血尿关系规律,为进一步开展中医药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1.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门诊的慢性肾炎患者,按照一定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收入病例166例。2.采用SPSS15.0建立数据库,运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中医证型分布规律;采用Ridit分析中医证型与蛋白尿关系规律;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中医证型与血尿关系规律。结果:所采集的166例均进入结果分析,得到如下结果:1.中医证型分布:本证以脾肾阳虚最为多见,其次是肾气虚兼有肺脾两虚证,而肝肾阴虚证在临床上相对少见;标证以湿热证最为多见,其次是血瘀证,而单纯属水湿者并不多见,说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多属虚实夹杂,脾肾阳虚为本虚,而湿、热、瘀是最主要的标邪。2.中医证型与蛋白尿关系:本证中脾肾阳虚证蛋白尿最多,肝肾阴虚证最少,而脾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无统计学差异;标证中血瘀证蛋白尿最多,而水湿证、湿热证、湿浊证无统计学差异。3.中医证型与血尿关系:本证中肝肾阴虚证血尿最多,而脾肾阳虚证血尿最少,脾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无统计学差异;标证中湿热证与血瘀证血尿最多,水湿证、湿浊证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慢性肾炎的不同证候在临床分布上存在差异:中医本证以脾肾阳虚证为多,标证以湿热证发生率最高。2.中医证型与蛋白尿关系存在差异:本证中脾肾阳虚证蛋白尿最多,肝肾阴虚证最少;标证中血瘀证蛋白尿最多。3.中医证型与血尿关系存在差异:本证中肝肾阴虚证血尿最多,而脾肾阳虚证血尿最少;标证中以湿热证与血瘀证血尿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