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碳材料及铁钴合金催化剂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yua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动力电池、大规模电力储能系统等大容量和大电流应用场景对储能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多电子转移的新型锂硫电池理论能量密度高达2600 Whkg-1,远高于现在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此外,硫还具有价格低廉、无污染等优点,因此锂硫电池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下一代二次电池储能体系。然而,锂硫电池中活性材料的绝缘特性和穿梭效应会导致电池出现严重的容量衰减。而复杂的多电子转换反应缓慢的动力学过程也对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提出了挑战。近年来,利用催化材料加速氧化还原动力学被认为是实现高性能锂硫电池的有效手段。因此,本文拟从构筑导电骨架和引入催化材料方面开展研究,以多孔碳材料为载体,首次搭载低成本、高活性的铁钴合金催化剂,以期提高硫的利用率、增强多硫化物的反应动力学和减轻“穿梭效应”,具体内容如下:(1)本文首先以可大规模生产的生物质材料为碳源,经一步反应制备了多孔碳材料(C),并将其作为硫的载体材料。多孔碳材料的高比表面积和高导电性保证了硫及放电产物Li2S2/Li2S快速地电子转移。三维分级多孔的结构能够很好地被电解液浸润与渗透,适应充放电过程中活性物质的体积变化,并且可以物理吸附多硫化物,一定程度上阻止多硫化物的扩散。得益于以上的优点,在0.2 C的倍率下,S/C复合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859mAhg-1,经过100圈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仍可保持430.0 mAh g-1,容量保持率为50%。(2)碳材料虽然能够提高硫的利用率,但对“穿梭效应”的抑制作用非常有限,因此,在上一章的研究基础上,以多孔碳为骨架,在多孔碳表面原位沉积FeCo合金纳米颗粒,作为硫的载体。研究结果表明,FeCo合金除了对多硫化物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外,还能够催化多硫化物的快速转化,提高电池电化学反应的转化动力学,大大降低电池的极化并抑制“穿梭效应”。所制备的S/FeCo-C复合材料在2 C的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791.9 mAh g-1,经500个循环后比容量仍保持502.5 mAhg-1。当硫含量增加到80%时,在0.2 C下经100个循环后可实现720 mAh g-1的比容量,显示出较高的硫利用率。铁钴合金催化剂在低电解液用量下(5 μLmg-1)仍表现出催化活性,展现了良好的商业化应用前景。该部分工作为设计锂硫电池的高活性催化剂提供了一种低成本和有效的方法,并为催化过程和多硫化物转化反应的机理提供新的见解。
其他文献
目的:对术后胆道镜进行临床应用性研究并探讨提高残石取净率的方法。方法: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胆道术后残留结石。结果:应用胆道镜治疗术后胆道残石925例.成功率96.11%,结石取净率83.0
建立高精度的电池模型对于电动汽车动力锂电池的应用研究有重大意义。为更适应电池的应用领域,电池模型经历多代发展,形成了庞大的电池模型体系。文章将电池模型的发展做了总
针对传感器非线性问题,介绍了几种传感器非线性软硬件校正方法——线性插值法、改变电源电压法等.这些方法可满足绝大多数传感器的线性化需要,具有简单、实用等特点.
主要对高速公路纵坡上中型车自由流运行速度特性和模型进行了研究。通过调查不同高速公路的不同坡度、坡长纵坡的坡顶和坡底的自由流运行速度.获取了大量的实测数据.并对其进行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网民参与度的提高,有关股市的信息已经爆炸式增长,在“互联网+”的新概念背景下,基于网络论坛、微博、博客等社会化媒体平台,挖掘投资者情绪指标乃至其交
高等教育一直是社会各界所重点注意的问题,校园规划和校园景观建设目前已经变为了学校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怎样打造出一个布局科学、功能丰富、景色和谐的校园是每个高
近年来,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中国金融业为“一带一路”提供商机;而“一带一路”也为中国金融业开放和国际拓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工商银行作为国内最大商业银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