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空气发动机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数值研究

来源 :河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2ee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能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当代发动机的发展趋势在继续追逐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同时,越来越要求能耗和环保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压缩空气发动机以高压空气为工作介质,将其储存的压力能转换为机械能输出,驱动压缩空气动力汽车行驶。整个工作过程中,无燃烧,不发生化学反应,没有污染物排放,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纯绿色。本论文以压缩空气发动机为研究对象,围绕着提高能量利用率这条主线,通过理论计算、模拟仿真,建立压缩空气发动机的热力学模型及能量转换模型,研究其能效特性及影响因素,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主要内容包括:1.运用热力学理论分析压缩空气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并系统的分析压缩空气发动机单位循环的工作过程,建立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发动机工作过程的数学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添加□分析模块,对压缩空气发动机的能量利用情况进行具化分析,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2.运用MATLAB中SIMULINK与GUIDE模块进行混合编程,创建可视化界面,建立压缩空气发动机工作过程的仿真模型。3.运用所建立的模型模拟缸内工作过程,分析压缩空气发动机工作时缸内气体性能参数变化的基本规律。通过与已有实验数据相验证,确定模型的可行性及可靠性。4.研究进排气过程中配气机构参数,如进排气流通面积、进气持续角和进气提前角对压缩空气发动机性能的影响。5.分析压缩空气发动机工作过程可用能分布,进一步研究气源压力、进气压力、进气减压方式、环境温度、发动机转速、配气机构参数、气缸结构参数等对压缩空气发动机能量利用率的影响,得到如下结论:储气罐压力最优选值在20MPa至30MPa之间;进气压力的适当取值范围为1MPa—3.5MPa;优先采用容积减压方式;进气持续角选值应在60°CA至80°CA之间;进气提前角在15°CA达到动力性和经济性的最优匹配等。
其他文献
初中英语素质教育的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是重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然而,要实现优化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做到优化教学目标的制定,优化课堂教学的设计,优化
我国现代化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了越来越多新型的教学方式,微课就是其中一种,具有直观、生动、高效的教学特点.能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更加身临其境地去学习与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
现代学校提升科学教育内涵的关键手段就是构建信息化的教学模式.通过运用信息化教育工具,竭力打造学生群体自主发展空间,以此来强化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推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探究与合作”教学模式是以两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而成,其中探究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寻找相应的知识点,并对其内容进行探索,然后教师在旁引导的教学方法.合作则是让学生
生物是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知识的学习对于我们认识和了解世界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特别是在如今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下,通过教学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