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旨在了解3-6岁儿童对基本经济学概念的认知能力、对钱币的认知和比较能力、钱币的应用能力、对商品价格与材质对应关系的认识、商品等价交换的意识等。本研究在上海市3所普通的二级幼儿园中,总共选取了120名3-6岁的儿童作为被试。每个年龄段各40名幼儿,男女各半。小班儿童的平均年龄为46个月(SD=2.9);中班儿童的平均年龄为57个月(SD=4.3);大班儿童的平均年龄为69个月(SD=3.7)。测查主要采用个别面试、口头报告和情境设定的方法。测查主要分成五个部分:儿童对初步经济学概念的理解、儿童的钱币认知能力、儿童的钱币应用能力、儿童对商品材质与价值对应关系的理解、儿童对等价交换的理解。本研究的结果表明:1)3-6岁的儿童对一些基本的经济学概念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认识,且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儿童的总体表现不断提高。2)随着年龄的增长,3-6岁儿童的钱币认知和钱币面值比较能力都不断提高,且儿童钱币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儿童钱币面值比较能力的提高。3)3-6岁儿童对货币的价值以及使用的发展遵循这样一个顺序:①不理解支付的概念;②强制支付;③对货币和商品价格的严格匹配(一致);④有时某种货币并不能买所有标价的商品;⑤购物时会出现钱不够的情况;⑥正确找零。这个发展顺序当中的每个阶段并不完全独立,而有重叠和交叉。4)3-6岁儿童还不能把商品的材质与商品的价格相对应。在判断商品的价格时,大多数时候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喜好来进行判断。即使是6岁儿童也尚未形成较好的估价能力。5)儿童从中班开始萌发了等价交换的意识,到了大班,已经有一半的儿童具备了初步的等价交换意识。6)3-6岁儿童的经济概念理解能力、钱币认知能力和钱币应用能力三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中班阶段(4.5-5.5岁)可能是儿童经济概念理解能力、钱币认知能力和初步的钱币应用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