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为了应对这次危机,我国政府提出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这包括中央政府投资的1.2万亿以及各级政府的2.8万亿配套资金,这一举措大力推动了各级政府的项目投资,也使得地方融资平台的规模和数量达到了高峰。地方政府性债务中蕴藏的风险已对我国的经济安全、财政安全和金融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猛增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担忧,也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使欧洲各国深陷泥潭的欧债危机也为各国政府敲响了关于政府性债务问题的警钟。地方政府性债务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它关乎政府的正常运行、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国家经济安全,巨额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则意味着巨大的风险,特别是对于以政府信用背书的政府债务而言,如果不能防范于未然,一旦政府债务危机爆发,后果不堪设想。政府审计对于国家管理和运行起到关键的监督作用,是确保国家政权平稳运行的免疫体系,是保护政府财政安全和金融安全的基础。因此,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对于及时发现地方政府性债务危机,防范国家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规范地方政府融资渠道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深挖地方政府性债务产生原因,评估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以及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也是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十分热衷的问题。目前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已对我国财政安全和经济安全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而政府审计在预防、披露和降低国家经济运行风险的过程中起到“免疫系统”的重要作用,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对于治理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功不可没,因此,研究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很有必要。由于当前关于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的研究并不多,所以本文对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研究做出了补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通过对F省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作为研究对象,详细描述了F省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从制定审计计划、实施审计过程到得出审计结果及结论的流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F省政府性债务的审计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主要包括地方政府性债务尚未实现常态化审计、地方审计机关独立性有待提高、债务风险评价指标不全面、与其他类型审计未形成合力以及审计公告信息披露不完善几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深化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的建议,主要包括建立常态化审计制度、加强地方审计机关独立性、完善债务风险评价指标、与其他类型审计形成合力和完善审计公告信息披露这几点建议。